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有所提高,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傳導不暢問題仍比較嚴重,貨幣政策變動無論是在從中央銀行向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傳導的環節,還是在從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向企業和居民傳導的環節,都存在較為嚴重的製度性障礙,導致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傳導出現嚴重的阻梗,影響了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這些製度性因素主要表現為:一是國有部門對貨幣政策變動的敏感性不足。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由於其產權製度的缺陷,導致它們對利率變動內在地缺乏敏感性。我國銀行業高度集中,國有商業銀行處於壟斷地位,銀行業內部缺乏必要的競爭。國有商業銀行內部激勵機製與約束機製不匹配,缺乏有效的激勵機製。這些都是導致國有商業銀行在貨幣政策變動麵前反應遲鈍的製度性因素。二是我國存在較為嚴重的金融壓抑問題。雖然從1998年1月份開始我國取消了銀行貸款規模限製,利率市場化也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利率基本上不是通過市場競爭自發形成的,中央銀行對利率的直接控製,扭曲了資金的價格,嚴重影響了利率作為市場價格信號的引導和調節作用。此外,政府通過政策性銀行直接分配了大量的信貸資金,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信貸市場。三是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滯後,市場狹窄,限製了貨幣政策的覆蓋麵。由於金融市場比較狹窄,許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以及居民家庭被排斥在金融市場的服務領域之外,在它們享受不到或者不能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務的同時,也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難以有效地對它們的行為產生影響。6.3.1國有部門存在的製度缺陷,缺乏對貨幣政策變動的敏感性我國金融部門總體上屬於銀行主導型,銀行作為金融媒介,在企業和居民的融資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商業銀行作為中介機構,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與企業、居民等微觀經濟活動之間的連接紐帶。因此,商業銀行的行為和效率直接影響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貨幣政策是否會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就是說,商業銀行是否會按照貨幣政策變動的方向和幅度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將貨幣政策意圖傳導到實體經濟,首先在於商業銀行對貨幣政策變動做出反應的速度和程度。其次,貨幣政策能否充分發揮作用,還取決於實體經濟中企業和居民對資金供求條件變化將做出什麼樣的和多大程度的反應。
1.國有商業銀行、國有企業的產權製度缺陷嚴重
金融體係對利率變動做出反應的靈敏程度,是判斷貨幣政策變動能否迅速有效地影響操作目標並順利地繼續向前傳導的關鍵要素。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90)認為,金融機構的主要功能不僅僅是籌措資金,並且要發揮其“篩選功能”,把這些資金轉遞到最有利可圖的領域,同時,還要發揮“監管功能”,保證這些資金不被濫用。因此,金融機構本身的性質對於它們能否發揮上述功能非常重要,規模龐大的國有銀行自身的構成和運行機製使得它們難以發揮這樣的作用。
從我國銀行部門的情況看,各級政府經常幹預四大國有銀行的經營活動,迫使它們向國有企業提供貸款,其中,很多國有企業的營利能力很差,結果導致大量的不良貸款,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大都出現過類似的問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至2002年年底,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累計約為18000億元,已經達到GDP的17.6%。導致不良貸款大量產生的製度性因素,無論從借款者的角度還是從貸款者的角度分析,從根本上說,是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的國有性質這一共性特征造成的。大多數國有銀行甚至在它們向國有企業提供貸款的那一刻,就非常清楚這筆貸款將來很可能收不回來,同樣,國有企業在它們獲得貸款的那一刻,也知道它們將來很可能不歸還這筆貸款,這種現象在國有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之間的信貸資金供求活動中普遍存在,由此形成大量不良貸款,這是製度性因素造成的,不足為奇。在整個金融體係中如此巨大規模的不良貸款存量,加上國有銀行和企業對不良貸款的漠視,新的不良貸款不斷產生,導致國有銀行和企業漸漸地失去了作為“理性的經濟人”應該具有的對金融市場條件變化迅速做出反應的能力,它們對利率變動的敏感性越來越差。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從本質上說還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它們的存在和經營的目標不是利益最大化,金融市場條件變化可能給它們的經營帶來的風險或者損失,並不是它們要考慮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國有商業銀行製度本身決定了它們內在地缺乏對金融市場條件變動做出反應的敏感性,機構本身的管理方式和運作效率的落後,進一步削弱了它們原本就比較差的反應能力。
從國有銀行接受貸款的國有企業,由於與國有銀行同屬於一個所有者,在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之間很難建立起嚴格按照市場法則運作的借貸關係,國有企業潛意識裏認為銀行貸款與政府的財政撥款在本質上並沒有多大區別,隻是形式和渠道不同而已。從長期的實踐看,國有企業不歸還銀行貸款並沒有帶來破產或者被收購接管的厄運,反而獲得了政府更多的優惠、照顧政策,最終能夠把企業的債務免掉或者轉為股權。因此,國有企業長期拖欠貸款甚至賴掉銀行貸款,已經成為一種慣性和普遍現象。這種製度缺陷形成的“傾疾”,使它們對銀行貸款的本金尚不思歸還,豈能指望它們把依附於貸款本金的利息放在心上。貨幣政策變動主要是改變了金融市場的條件,影響了資金的成本即利息的高低,國有企業對於這種資金成本的變動缺乏敏感性,從製度層麵上看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