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找出能夠產生80%效益的那20%的工作
通過“80/20效率法則”,我們會發現工作中20%的工作卻帶來了80%的效益,因此我們要將重心轉移到這部分工作上去,先找出大塊、整塊的時間把這部分工作完成,然後再去考慮剩下的80%的工作,這樣的話肯定能夠大幅度地提升工作效率。
我們舉個例子,當你發現自己的客戶名單中有20%的客戶帶來了80%的訂單時,就應該將這20%的客戶列為工作重心,花費80%的時間去努力經營。至於剩下的帶來利潤較低的80%的客戶,你可以花費20%的時間去經營客戶關係,也可以直接將這部分客戶讓給其他業務員。
三、利用“黃金三小時”去做最重要的20%的工作
所謂的“黃金三小時”,實際上指的就是早晨5點到8點這段時間。也許對很多人而言,這段時間就是用來睡懶覺的,但是作為一個高效率的管理者,應該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去完成最重要的工作。因為,這段時間人的思維最活躍,精力也最充沛,而且這段時間也是安寧的時候,容易讓人集中注意力。利用好了這段時間,在別人一天的工作時間開始之前,也許你就已經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量。
不過,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和生活習慣不同,“黃金三小時”的時間段也可能有差異,不過這並不影響你去努力發現和利用好自己的黃金時間段。作為一個管理者,也應該在工作中多多觀察和體會,以便找出自己的“黃金三小時”,並且利用好它。
四、抓住最要命的“一分鍾”
“帕累托法則”告訴我們,事物不平衡性在很多方麵都能夠體現出來。比如我們等一輛車已經等了8分鍾,卻在上廁所的2分鍾裏,那輛車就已經呼嘯而過了。在這10分鍾裏,前8分鍾幾乎是在徒勞地等待,隻有之後的20%時間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這段時間也是最要命、最容易被錯過的。再比如,我們搶救一個病人,可能已經付出了很多時間和努力,可是在這場與時間競賽的戰爭中隻要最後慢了一分鍾,甚至一秒鍾,可能就會功虧一簣。
因此,我們一定要將時間觀念銘記於心,無論麵臨什麼樣的事情和局麵都要有時間急迫感,早早做準備,早早著手工作,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爭取主動權,更好地、更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如若不然,對於我們而言,那最重要的20%的時間和機會可能就會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匆匆而過了,而之前付出的80%的時間、精力和努力可能也都白費了。
五、利用自控法則管理自己的時間
所謂自控法則,其實蘊含了三層時間管理之道:
(1)對於你無論如何都無法決定和掌握的事情,不要去浪費時間,總有一天答案會出現在你麵前。
(2)對於爛熟於心、完全可以自我掌控的事情,你根本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因為慣性會帶著它向目標靠近。
(3)對於那些付出了時間和努力就可能掌控的事情,一定要用心地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去掌控。
通過自我控製法則,我們可以將事情分成以上三類,然後空出更多的時間去做第三類事情,也是最應該做的事情。
時間管理可以說是一門科學,也可以說是一種藝術,它會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也可以讓你的工作更有效率。而帕累托法則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時間管理的方向,即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事情。管理者在這一法則的基礎上,還要多思考、多總結,這樣才能讓自己成為時間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卓越管理者的“高效時間管理”
我們先來細細地算個時間賬:一天有24個小時,扣除睡覺的8個小時,我們最多還有16個小時處於清醒狀態,如何有效地利用這16個小時呢?調查顯示,無論是企業家、白領、學生或全職主婦,每天除了學習或工作之外,會浪費掉30%的清醒時間,有些人甚至浪費掉50%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