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I was one-and-twenty

I heard a wise man say,

“Give crowns and pounds and 1)guineas

But not your heart away;

Give pearls away and 2)rubies

But keep your fancy free.”

But I was one-and-twenty,

No use to talk to me.

When I was one-and-twenty

I heard him say again,

“The heart out of the 3)bosom

Was never given 4)in vain;

5)’Tis paid with sighs a plenty

And sold for endless 6)rue.”

And I am two-and-twenty,

And oh, ’tis true, ’tis true.

我二十一歲的時候

聽到一位智者說:

“寧獻王冠金銀,

勿濫奉情交心;

寧贈珠寶珍稀,

勿丟幻想之翼。”

可惜二十一歲的我

對此充耳不聞。

我二十一歲的時候

又聽智者說:

“推心置腹的人,

永遠不會徒然無所獲;

它換來的是悠悠哀歎

和無盡的悔恨。”

我現在二十二歲了,

唉,這話千真萬確,萬確千真。

賞析:

阿爾弗雷德·愛德華·豪斯曼(Alfred Edward Housman, 1895—1936), 英國詩人。生於伍斯特郡一個律師家庭,從小喜愛寫詩。12歲時喪母,精神上受到很大打擊。曾在牛津大學攻讀古希臘羅馬文學。1882至1892年在倫敦專利注冊局任小職員,繼續研究希臘羅馬文學,成為著名的古羅馬文學校勘學家。此後他長期執教於劍橋大學,直至逝世。他的詩數量不多,一生中就寫了兩部詩集——《什羅普郡少年》(A Shropshire Lad, 1896)和《最後的詩》(Last Poems, 1922),而且兩部作品問世後都受到了評論家的嚴厲批評。盡管如此,他的詩還是被認為是“屬於這個時期最出名的詩歌之列”。

豪斯曼的詩風格獨特,模仿英國民間歌謠,刻意追求簡樸平易,使用最簡單的常用詞彙而取得詩歌的音樂美。他的詩歌內容大多是哀歎青春易逝,人生的追求虛幻若夢,大自然雖美卻殘酷無情等。他的詩中有一種刻骨鏤心的悲觀主義,但同時也表現出對受苦難的普通人民的同情。

《我二十一歲的時候》是他的名篇。詩中的智者告誡青年不要隨便敞開愛的心門,輕易交出真心。我們曾以為,真心付出就一定會換來同樣的愛。心誠則靈,這隻是我們自欺欺人地執迷不悔。全心全意隻是相愛的其中一個條件,但絕不是通向美滿終點的保單。可青年涉世尚淺,不聽規勸,一意孤行。當他二十二歲時,他終於領悟到智者說的話是對的,因為經曆已教會了他:沒有理智、沒有克製的情感隻會帶來哀傷和悔恨。

翻譯、賞析:立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