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東海交火勝算幾何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發表新年致辭時,仍不忘向民眾鼓吹修憲,並宣稱“奪回強大日本的戰鬥才剛開始”。分析人士認為,這實際上是給中國和東亞地區發出了新的危險信號。而韓國媒體揣測了中日兩國海上力量在東海“兵戎相見”的情況。
中國海軍彌補技術短板
韓國《朝鮮日報》稱,隨著中日圍繞釣魚島展開對峙,局勢有升級的可能,而兩國海上力量對比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據“雅虎韓國”報道,現階段在東亞海域特別是東海,中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無疑是“兩個主角”。報道指出,中國海軍在作戰艦艇數量與噸位上相對於日本占據優勢,但其裝備和技術落後於日本海上自衛隊。報道認為,在“技術為王”的現代化海戰中,日本自衛隊相對於中國海軍可能占據上風。
韓國《周刊東亞》認為,中國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各具優勢。中國海軍的編隊規模正在繼續擴大,而其技術上的劣勢也在被彌補。報道指出,中國是一個具有完備軍工研發生產能力的大國。在海軍裝備領域,盡管某些技術不及日本,但其整體水平,特別是根據中國海軍自身條件和需求研發裝備的能力已經超過日本自衛隊。上世紀末以來,中國通過軍售項目加強與俄羅斯軍工界的技術交流,不僅有效彌補了中國海軍的技術短板,同時也使解放軍逐漸具備了實施海軍裝備係統開發的能力。
韓國《自主國防》稱,雖然俄羅斯出售給中國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與解放軍現役高端戰艦相比,已經顯得有些老舊,但它是中國海軍謀求先進技術的基礎。報道指出,引進現代級戰艦後,解放軍通過其裝備的SA-N-7型防空導彈掌握了艦載區域防空係統技術;通過其裝備的雷達掌握了遠程探測與引導技術;通過其裝備的卡-27直升機掌握了艦載反潛技術,而這些技術之前都是中國海軍的短板。
《周刊東亞》指出,俄製戰艦在具備一定防空能力的前提下,非常強調反艦能力。現代級逐驅艦就搭載了攻擊力出色的反艦巡航導彈,它還能對岸上的重要目標發動攻擊。中國海軍參照俄式艦隊的模式進行發展,這種策略非常有效,其主力驅逐艦具備一定的防空能力,同時擁有較強的艦對艦攻擊能力,以及一定的攻陸能力。
日本艦隊攻守能力失衡
《周刊東亞》指出,中日兩國海上力量的發展思路有相似之處——都選擇一個特定的模式加以參照。與中國海軍借鑒蘇聯和俄羅斯海軍的發展經驗不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老師”是美國海軍;日本主要獲取了美國海軍體係中的防禦係統。海上自衛隊裝備的金剛級導彈驅逐艦,是除美軍宙斯盾驅逐艦之外,全球範圍內的首套艦載防空反導係統,被視為日本的“最強軍事裝備”之一。
《自主國防》指出,日本金剛級和愛宕級戰艦的電子設備和反導係統堪稱高端,但其對艦攻擊能力可以用“糟糕”來形容。它隻有“標準”和“海麻雀”係列防空導彈係統,沒有大型反艦和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從這裏可以看出,日本的艦隊體係並不完整,沒有做到攻防兼備。不過,日本右翼目前正在兩方麵展開努力,一方麵推動立法,為日本走向軍事大國提供“法律空間”;另一方麵推進自衛隊建設,爭取更多預算建造新型海空裝備。《周刊東亞》認為,日本按照美軍的模式建成號稱“亞洲最強”的宙斯盾艦隊,具備“世界最先進的防空戰力”,但它在對海、對陸攻擊方麵存在不足,其整體作戰能力相對於中國海軍不占優勢。相比之下,中國海軍的技術水平雖然有待提高,但其各種作戰能力比較均衡,有助於它在可能的海上對抗中取得優勢。
一支“不太實用的艦隊”
據韓國《YTN新聞》報道,美軍艦隊的對艦和對陸攻擊任務一般由航母艦載機來完成,而其驅逐艦和護衛艦的任務是反潛和防空,以對航母實施保護。從這一點來看,日本自衛隊模仿美軍發展海上作戰力量,是一種盲從,因為日本尚無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沒有艦載機去完成對海攻擊任務。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一味發展防空能力較強但攻擊力不足的艦隊,不可能做到攻守平衡。
《YTN新聞》指出,事實上,美國引導日本發展宙斯盾艦隊,是為美軍在亞太構建海上反導網服務。報道指出,亞洲各國的海上力量都在加快發展,而美國不甘心就此退出。韓國和日本這兩個“堅定的盟友”可以幫助美國在亞洲海域維持影響力——日韓反導艦隊已經成為美國在亞洲構建的反導係統的一部分。《自主國防》指出,美國協助日本發展海上力量不可能“盡心盡力”,它有意推動日本發展一支“不太實用的艦隊”。如果日本自衛隊成為可獨立在亞洲海域執行各種任務的海上力量,那麼駐日美軍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