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到目前的朝鮮半島居民,百濟在威德王扶餘昌的帶領下蜷曲一隅,即便有著血海深仇也無力複仇,新羅國土擴大了近乎一倍的土地,忙著派遣官員,盡快消化,高句麗新敗,無力南下奪回漢江,隻能盡量吸收靺鞨人、室韋及三韓人增強國力,三方互相之間都勢如水火,不共戴天卻都不敢輕易啟動戰爭,形成一個詭譎的平衡。
要說以後的曆史高緯也有所了解,北周滅北齊,高句麗又吸收了部分北齊人,國力再次成為三國之冠,可沒等國主下令南下雪恥,楊堅謀朝篡位,統一江山後,想要金甌無缺,發動了一場東征高句麗,最後失敗不了了之,楊光這位目無餘子的帝王上位後再次三征高麗慘敗,而且成為了滅國的導火索,可這時的高句麗也元氣大傷,幾乎到了國破家亡的地步。
之後唐高祖李淵代隋,在之後玄武門兵變唐太宗李世民上位,先後滅了國內叛亂以及強大的東突厥後,四夷威服,新羅遣使長安痛述高句麗、百濟聯軍侵犯他四十多城,並犯下累累罪行,罄竹難書,當真是哭的鼻涕一把留一把,同樣盯上了高句麗的李世民當即下令征討不臣,可惜三次都算是各有勝負。
到了唐高宗李治,新羅再次求援,大唐鐵軍再次征討高句麗,順便將百濟也給滅了!
怪不得韓國自稱三韓人民,他們這種白眼狼性格一千年都沒變,兩國剛滅,新羅立刻出兵占領了唐軍攻下的百濟土地,可強大的不是被他隨意欺淩的百濟,就在大唐問罪時,新羅趕緊再派遣使節進入長安,狂添大唐爹爹的腳趾,李治見新羅還算恭順,而且百濟那一片土地孤懸海外,在交通不便的唐朝,根本不能形成有效治理,而且那裏的百姓也不是唐人,整天想著如何將他後媽武媚娘搞上床的李治大手一揮,就讓新羅人滾蛋了,之後新羅和大唐與鴨綠江為界。
至此朝鮮半島正式進入新羅統一時代,再次分裂已經是幾百年之後的事了。
至此高緯發現一個問題,越是強大民族越容易發生王朝更替,就像朝鮮三國並存的局麵能延續幾乎千年,在華夏這是不敢想象的,而且極少出現謀權篡位的現象,這是為何?
難道是他們小國寡民更加忠君愛國,屁!主要是他們東方蹲著一位隨時都能讓他們亡國滅種的雄獅。
在華夏,你隻要足夠的權勢想謀朝篡位就篡位,不用顧忌誰,那怕宰割天下一域也比所謂的高句麗強大太多,而要在百濟、新羅篡位之前還要考慮西麵帝國的意願,他要不願意,你篡位登基也沒用,他一不高興一巴掌就扇死你了,連都沒了還要個屁王位!
而島國,比起朝鮮還不如,不但要考慮漢人的意願,還要看緊鄰朝鮮支不支持,所以小國寡民最容易出現權臣,卻甚少有膽量挑釁漢人政權的尊嚴。
若是做個漢唐百姓要是不錯的,至少沒有後世那些崇洋媚外,見了棒子激動地下跪的明星,丟進華夏人的老臉。
高緯隨意回答一句話就繼續欣賞歌舞,眼睛瞪得溜圓,好像在分辨那個舞女的纖腰更細些,百濟使節扶餘仇就再也淡定不下不下倆,臉青一陣白一陣,握著酒杯的手青筋暴起,心中猶豫著要不要當即痛毆大齊太子一頓。
高緯的話太毒了,簡單單一句就戳動到了百濟的G點,不,應該是傷疤,還是狠狠的揭開有撒上一把鹽的那種,國主聖王被斬殺一直是百濟心頭的一根刺,是百濟每一個臣民最大恥辱,一般人要敢提起,扶餘昌不立刻拔刀子在那人肚子上白進紅出,並且挖他家十八輩祖墳,扶餘仇覺得自己的素養已經很高了。
可這個人是大齊太子,一個有能力決定他們國家存亡的男人——呃男孩,他就不得不忍住這徹骨的仇恨,陪著笑臉的繼續恭維。
一股小國的悲哀湧上心頭,他國肆意淩辱他卻隻能奴顏婢膝的賠笑。
新羅吞並漢江斬殺聖王至此已經過去十年之久,對漢江流域已經實現有效通知,國力增加數倍,而且在真興王帶領下北麵擴土開疆,北至摩雲嶺一帶,南並大伽倻,文武兼備,強盛如斯,而懦弱的高句麗卻一再忍讓,眼看新羅就要向百濟出手,威德王不得不尋找外援,而強橫的大齊就是最完美的一個,隻要能說動大齊出使新羅表麵支持百濟,就能為百濟爭取十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