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談判的藝術(2 / 2)

“孤未曾受傷,不知此行隨行護衛所剩幾何?”

“回稟殿下,隨行護衛幾乎損失殆盡,五十五人戰死四十三人,八人重傷,四人輕傷,臣已派輕傷之人前往軒轅關求援,離此最近的郡縣也不過十幾裏,想來兩個時辰之內就會有大軍趕來,殿下先行入峻極殿內歇息,明日啟程返回洛陽如何。”

“就按你說的辦吧,厚葬,戰死將士家中各賞百金,傷者賞金五十,於懷恩記下了嗎!”既然人家為自己出生入死,死不旋踵,高緯就不能虧待他們的家人,賞些錢財是高緯能做的極限,正所謂恩出於上,無論殊榮還是官職都不是太子這個位置能輕易封賞的。

“拜見殿下。”高緯推開房門,身後傳來老道的聲音,無奈,轉身對著三老道還禮,這就是要來邀功請賞來了,本想考慮一夜,斟酌權衡其中利弊之後再見老道方能占據主動,老道這就是不給高緯考慮的時間,急急忙忙就來覲見獲取利益。

對於道門的態度高緯原本是以置之不理為主,直到道門被沙門壓製到一個極限後方能給予一定的支持,可三個老道救也算是救了他一命,對他有恩,既然有恩就要報答,但最多也就是將老道引薦給皇帝,僅此而已。

倒也不是高緯刻薄寡恩,而是老道恩情帶有太多的利益勾連,當時若不是高猥薩喊出殿下兩字,老道絕不會為了救人而得罪血冰台;若不是老道權衡再三之後再出手,於懷恩也不至於身受重傷,以致於數次陷於死地險象環生。

俗話說的好,談錢傷感情,談感情傷情。既然老道根本目的就是從高緯身上獲取利益,高緯沒必要和老道論救命之恩。

“孤的身份三位道長想必依然知曉,然此戰可謂岌岌可危,隨時皆有傾覆之險,幸得三位道長於危難之際出手相助,孤才僥幸活下來,再造之恩之恩不敢相忘,明日孤返回洛陽,三位道長可願同行,父皇不日就將駕幸洛陽,一應封賞三位道長萬萬不可推遲。”不想和老道扯閑篇,上來高緯就開誠布公給出自己的態度,該給你們的一個不少,不該給也別想得寸進尺。

“殿下乃是天潢貴胄,自然會逢凶化吉,貧道不過是恰逢其會,以助殿下退敵而已,微末之功不敢再求封賞,能的殿下引薦麵見聖顏,聊慰平生之願已是天幸,貧道這就告退,殿下經此一番驚擾當盡快安息。”老道倒也識趣,敲定了覲見事宜就不再囉嗦,恭維了高緯幾句就自行離開。

“大師兄,我們救了太子,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你為何僅讓太子給我們一個覲見皇帝的幾乎?隻要我們能得到太子的襄助,道門在齊國大興之勢可期!”三師弟疑惑的問道。

“你懂什麼!”大師兄眉頭一皺,嗬斥道:“記住了,不論此行麵見齊國皇帝結果如何,都不許再與太子有任何瓜葛,即便是太子主動聯係,也要保持適當距離,不可交往過甚。切記,切記!”

“這是為何?”就連二師兄也一臉迷茫。

“你們還沒看的出來嗎?今日我們出手援救時太子隨行侍衛折損過半,這依然引得太子不快,我若是不識時務繼續索取利益,會讓太子心生芥蒂,今日援救的這一份難得善緣反成禍患,倒不如給殿下留下一個知進退,曉大義的印象,待太子稱雄宇內,君臨大齊,麵對佛道之爭想起今日這份善緣也能多向道門傾斜。這為其一。”

“其二,太子地位微妙,皇帝不到而立之年,正值春秋鼎盛之際,根據齊國傳回來的情報,太子這些年整日困守書齋,謹小慎微,朝中臣子都不敢隨意結交,又豈會與我們相勾連,道門說到底在民間隱藏的實力還是很駭人的,一旦讓皇帝誤會,無論是對太子還是道門都不是好事。其三、、、”

“其三什麼,大師兄你倒是說啊!”見大師兄支支吾吾,三師弟催促道。

麵對急躁的三師弟,大師兄著急回答,回到休息的廊房之後,緊閉上房門才緩緩道:“太子可不一定就能登上皇位,齊國東平王高儼賢王之名聲名遠播,無論朝野之間擁護東平王的都大有人在,易儲之聲甚囂塵上,反觀太子這些年毫無建樹,可謂文不成武不就,若不是幾日前洛陽之戰誰還記得大齊太子為誰?齊皇對太子頗為失望,又對東平王極為曖昧,這未來登上那至尊之位的萬一是、、、若不是,等到新帝登基,對我道門是何等手段就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