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不宰肥羊的好道士(2 / 2)

“不必了,不就是兩個江湖客嗎?就算他們師尊來了也不過隻有三人,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我們五十多人還打不過三個人嗎?”

“殿下,有些高手不能以常理度之,雖說殺人於千裏之外有些誇張,但是在江湖上勝過屬下這些人的還是大有人在!”

“那種高手又不是大白菜,你想見就能見的,孤就在中嶽廟內住一晚,明日去過少林寺後就立刻會洛陽!”說完高緯 昂首闊步的走進中嶽廟。

自從威宗下令廢除道教,加上佛教排擠,偌大宏偉金碧輝煌的中嶽廟再無一位穿著道服的道士,但佛教終究沒有趕盡殺絕,加上這裏這裏有事道家聖地,中嶽廟還幾十個修士穿著普通人衣服在清修,順便維護一下,不至於這個光耀數百年的廟宇落個荒草叢生的地步!

高緯沒有表明身份,廟內的老道士倒也是極善察言觀色之人,一眼就看出高緯氣宇軒昂不似普通人,熱情的為高緯準備食宿!

高緯原以為老道士是想要多討些錢財,畢竟他一身錦羅玉衣,一看就是金光閃閃的大財主,這種肥羊不宰宰誰?

雖然對出家人見錢眼開不喜,卻也拿出十貫錢交給老道士,這樣也好誰也不欠誰的,老道士的熱情服務得到超乎意料之外的彙報,高緯也不用對威宗滅道歉疚!

說實話,高緯對神神道道的道教印象不佳,尤其是對道家煉丹和蠱惑百姓的多次起義都極其厭惡。

但是對寇謙之以及其創立的北天師道善意頗多,寇謙之其人,守誌嵩嶽精專不懈三十年可謂之至誠;魏太武滅佛誅殺天下沙門,他極力阻止,至聖先師尚誅殺少正卯,寇謙之此舉可謂之至善。

如此至誠至善之人,高緯不論是否喜歡道教,至少對其保持應有尊敬!

其次,寇謙之改良之後的北天師道,吸取儒家五常觀念以及忠孝等儒家思想作為道士的行為準則,又除去三張偽法,堅決反對利用天師道蠱惑百姓犯上作亂,還廢除以前天師道征收租米錢稅的製度,在教內唯才是舉,廢除天官世襲製度,這一係列舉措的前瞻性都是極其深遠,從根本上的提升了道教的核心競爭力,使道教由原來的粗陋淺薄徹底融入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體係,為其千年發展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高緯不論是站在平民還是統治者的視角上看,北天師道都是很得人心的,隻可惜威宗不識貨啊!

他也有意扶持道教,如今佛教過於昌盛,不但在民間積累了富可敵國財富和土地,而且還有意向皇權伸出觸角,梁武帝被他們賣了四次就是最好的明證,高緯這一副小身板不如梁武帝值錢,滿足不了佛家日益貪婪的欲望,高緯隻好提前將這隻觸角斬斷!

他並不準備滅佛,也沒能力滅佛,曆史上“三武一宗”滅佛太過粗暴且留下了巨大後遺症。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麵性,一個教派也同樣如此,佛家還是雖然貪得無厭,卻也有可取之處,尤其是在安撫人心,導人向善甚至比道教更強大,隻要改良之後還是可以為己所用的!

而且高緯扶持道教並不意味著會任由道家肆無忌憚瘋長,那樣得到的結果也不過是得到起一個換了名字的佛家罷了,進步來源於競爭,佛教的瘋狂來源於一家獨大,道教再次橫空出世之後,需要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打擂台,佛教似乎為其天然準備的!

到時後多辦些書院,讓儒家紮根社會底層,再在兩教之爭摻和一下,就更有好戲看了,說不定其思想學派耐不住寂寞,來個百家爭鳴的局麵就更有意思了!

至於西方的基督教、猶太教,天竺的印度教,日本的神道教高緯從未考慮過,政教合一的國家想想就夠可怕,他還不想後世子孫的皇位需要教皇的加冕!

來中嶽廟轉一圈,高緯就想在暗中近距離觀察道家,卻沒想到看到這一幕,自嘲似的笑了笑,他還是太天真,太想當然了,寇謙之固然改良了道家的規範,卻對道士思想卻無能為力!

讓高緯傻眼的是,老道士接過兩貫錢,眼中閃過一絲喜色,卻隻取了一文錢就把剩餘的還給了高緯!

這是什麼意思?他眼中的看到錢財的歡喜高緯瞧得清清楚楚,可他卻又將錢財還回來,怎麼還要假意推辭一番?

老道士也要學文人玩個沽名釣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