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潤管理
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經營的綜合成果,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三部分。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淨額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利潤分配是利潤管理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的規定,企業的利潤分配必須依照有關規定按如下順序進行:(1)支付被沒收的財物損失和各項稅收滯納金和罰款;(2)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即彌補超過國家規定稅前利潤抵補期限,應以稅後利潤彌補的虧損;(3)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即按稅後利潤扣除前兩項後的10%提取;(4)提取公益金,指主要用於企業職工的集體福利設施支出,提取比例由董事會決定,一般按5%比例提取;(5)向投資者分配利潤,企業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潤,可以並入本年度向投資者分配。
五、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報表分析是指以企業財務報表和其他資料為依據,采用一係列專門的方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分析、研究與評價的一項業務手段。它既是對已完成的財務活動的總結,又是財務預測的前提,在財務管理循環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
財務報表分析的一般目的可以概括為:評價過去的經營業績;衡量當前的財務狀況;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但由於企業對外發布的財務報表是根據全體使用者的一般要求設計的,並不適合特定報表使用者的特定要求,使用者要從中選擇自己需要的信息,重新排列,並研究其相互關係,使之符合特定決策要求。財務報表的主要使用者分為兩類:
1.外部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中介機構等。
2.內部使用者,包括經營管理者和雇員等。
(二)財務報表分析的意義
財務報表分析是以企業的財務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為基礎,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進行分析、評價的一種方法,反映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利弊得失、發展趨勢,從而為改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和優化經濟決策提供重要的財務信息。因此,財務報表分析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意義表現為以下幾方麵:
1.財務報表分析是評價企業財務狀況、衡量企業經營業績的重要依據。
2.財務報表分析是提高企業經營效率、改善財務政策的重要手段。
3.財務報表分析是合理實施投資決策的重要步驟。
(三)財務報表分析的依據
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依據是公開的財務報告,以及可能利用的會計核算資料。企業的財務報告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其他附表以及財務狀況說明書。這些報告及財務狀況說明書集中、概括地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等財務信息,目的在於為報告使用者提供財務信息,為他們進行財務分析、經濟決策提供充足的依據。
(四)財務分析指標
總結和評價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分析指標包括償債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和盈利能力指標。
1.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企業償債能力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的重要指標。企業的償債能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A.流動比率: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計算公式為: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