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餘溫銘收到信後,早早的就結束了今天的練武。因為他要去執行他的第一個任務,把白蓮教的一幹要犯,派人押往京都,然後由刑部進行審問,其它的犯人就由陸陶自行判決。
因為餘溫銘成了副指揮使,按照慣例,陸陶將不再擔任這做軍營的代理指揮使,專心當好蘇州的知府就行了。
看到這一結果,陸陶心中也有點懊悔了起來,光想著這次是個不錯的機會,想讓餘溫銘的名字在京都的那些大人物的耳邊轉悠轉悠,混個耳熟,為日後的升官做好鋪墊,不過沒想到居然轉悠到了皇上那裏,而皇上也因為簽署了議和的協議,國內民眾一片反對聲,現在一個頭兩個大,對於下麵得官員報上來的這些無關緊要的雜事,自然也就是隨便處理一下就行了,所以才有這麼看似荒唐的一幕,一個十八九歲的少年居然成了一個統帥千人的副指揮使。
雖說隻是一個副職,但你要明白,這是在正的已死的情況下立的副指揮使,除了更高一級的將領,其權力在當地根本就沒有什麼限製,可以說和正指揮使一樣,隻不過換了個名字罷了。不過,即便是這樣,在朝廷此等內憂外患之際,眾人也沒想那麼多,再加上這又是皇帝的旨意,也沒人願意冒這個大不違,所以,餘溫銘就這樣成功上任了。
因為餘溫銘第一天上任,雖說軍中有不少人都認識他,但許多人對這突然而來的副指揮使表示不服,尤其是那些老一輩的將領,不過大家都礙於地位差距,沒有明說罷了。真正服從餘溫銘,認可他這個副指揮使的僅僅隻有數十人而已,他們還都是當初跟著餘溫銘一起討伐六同鎮時臨時分配下來大的部下,大多隻是普通的士兵罷了,並沒有多少話語權。
“副指揮使大人,屬下於健聽從調遣,前來報到。”營帳中,於健身著那粗製濫造的鄉兵軍服,身形微弓,雙手抱拳,這樣拜見餘溫銘。
既然餘溫銘現在有了實權了,第一件事兒就是把清源縣的於健給調回了身邊,畢竟在他看來,於健也是個有仁有義的能手,這樣的人以後他還要多募集一些在身邊,當做將領進行培養。千軍易得、一將難尋的道理,餘溫銘也不是不懂,所以這得盡早做好準備。
在免去於健的行禮之後,餘溫銘像往常一樣,和於健稱兄道弟的,不過到了外麵,就得和往常一樣了,公是公、私是私,該有的等級還是得有,免得到時被好事之人給戴了莫須有的名頭!
兩人相見,餘溫銘也省去了那些客套的話語,直接和於健商量了起來派人押送秦仙等人的人選。畢竟這可是京都那邊傳過來的消息,不過具體是誰,也沒人告訴他,餘溫銘也不想管這些事兒,順利的把人移交出去就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不過在這之前,他得讓軍營裏的其他人服從自己才行啊,不然派誰去做這苦差事?剛上任就不分理由的強行安排士兵做這差事,隻怕會引起眾怒,餘溫銘可不敢冒這個險。
“餘指揮使,我有一計,不知餘~餘大哥願不願意聽我一述?”說著這話,餘溫銘不由得白了一眼於健,而於健當時沒反應過來,直到後麵才改過口來。因為餘溫銘已經明說了,那些東西在外麵做做樣子就行,沒必要一直都是這樣,免得傷了兄弟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