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繪畫語言的個性表現分析(2 / 2)

四、空間形式

空間表現在每幅畫中的表達是不一樣的。有些作品是根據照片或者某一瞬間的反應,這種反應就符合真實的具象空間。另外一種空間表現是在一個畫麵上體現幾個不同的時空,這就是多時空概念。這種概念對中國畫將來的發展確定了新的平台。後現代主義中就有很多反映一些荒誕的情節,把很多時空的東西放在一個畫麵上,讓觀者不知作者是想表現什麼概念,傳達什麼思想。傳統中國畫的空間表現就是所見事物的真實表現,而現代多時空概念的產生改變了這一現狀,劉子健《無序的漂浮》《時間之迷》等作品的基調都是在黑色的背景上顯現出灰色與白色的抽象構成。黑色背景與朦朧狀態中的灰色塊形成一個深暗的空間。所有的圖像都是從這個空間中浮現出來的。顯然,黑的底色和處於黑白色之間的灰色體現出水墨美材特有的表現力。他的作品充分利用現代繪畫的設計意識,在一種純視覺的空間關係中實踐了富有韻律感的形式構成,他還運用近似拚貼和集合藝術的手法,充分體現出現代水墨抽象的張力。穀文達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水墨抽象實驗,他把西方後現代藝術觀念性表達方式與中國現代水墨的表現手法結合起來,他的作品具有較強的哲理意味。他的貢獻在於通過對西方觀念符號的吸收,提供了水墨抽象話語現代空間轉換的突破口。同時,他也通過自己的水墨抽象實驗,證實了這種轉換的可能性,因此說空間表現是繪畫語言個性的一個重要方麵。

五、氣質體現

繪畫風格來源於畫家在長期生活中的積累沉澱,形成最能表達自己氣質的繪畫方式。每個人從小接觸的文化、風俗習慣、倫理道德、法律人情等的教育與熏陶的不同,從而形成了不同的追求,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信仰、氣質。因此,在繪畫創作過程中,創作者總是將自己的氣質追求融入到作品中,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氣質表現實際上與地域文化有關,各個地方文化不僅在於它的山山水水等地理風貌,更體現於人格文化上的獨特性,由於北方遼闊的草原、凍土、黑土地帶有特殊的氣候與自然條件,那裏的人們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與心理氣質以及相對應的文化傳統。而苦寒的氣候,地廣人稀,容易造成粗獷豪邁、陽剛直烈的心理和性格,反映到語言、行為、繪畫藝術上就形成一種偏於壯美樸厚的東北畫派。這與南方人形成巨大反差。有“南黑北白,南虛北實”的學術觀點。黃土畫派則是紮根於黃土地、崛起於黃土地、輝煌於黃土地的美術畫派,嶺南畫派生動地再現了南國山川的秀麗多姿。作品多以水墨渲染,墨卷波濤,筆鎖雲煙,深淺遠近,詩意盎然。金陵畫派多以江南水鄉為表現內容。其作品大多雄偉秀麗,朝陽夕照,風雨晦冥,煙霞雲霧之景,表現強烈的人格特征的地域文化形態,這是個性氣質表現在地域文化上的典型反映。

筆者認為,一幅作品能不能引起觀者的共鳴,關鍵在於作品是不是運用了個性化的鮮明繪畫語言。在藝術創作實踐中,個性化繪畫語言無所不在。它像溶於水中的鹽,滲透到了創作實踐的每一個細微處。一方麵,個性化繪畫語言決定了畫家題材的選擇誌趣,反映的是畫家獨特的審美體驗。另一方麵,畫家獨特的個性化繪畫語言,也必然要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滲透進藝術構思中去,從而獲得更為突出的表現。在這一過程中,個性化繪畫語言又成為畫家張揚藝術表現力、對其作品實現人格給予的符號載體。作為畫家,首先必須具有筆墨的基礎,然後建立繪畫語言的個性表現手法,深入生活,發揮個性氣質表現優勢,研究新材料新技法,選擇自我個性空間表現方式,才能獲得成功。隻有個性化繪畫語言呈現多樣化局麵,中國的繪畫藝術才能長盛不衰,千姿百態、日臻繁榮。

參考文獻:

[1]李澤厚.美的曆程[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2]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7).

[3]蔣躍.繪畫形式語言研究:多維視野下的繪畫形式理論研究[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江漢大學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