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本科階段,筆者接觸了研究農村問題的論著,也搞過“三下鄉”活動。沒料到畢業時,一個去農村工作的機會就來了。20000年,廣州市天河區政府招考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工作。通過考試,筆者來到長腶村工作。感謝有這樣一個工作機會可以進入村民的生活。
感謝村民。村民是筆者的衣食父母,是筆者的老師,特別感謝前後兩任村支部書記,他們的獨到見解給了筆者很多啟示。感謝天河區、原沙河鎮、長興街許多幹部、朋友的關心和幫助,特別感謝天河區社區型股份合作製政策的主要起草人、時任區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鄭奔的指導。
感謝導師程美寶、劉誌偉兩位老師多年來的鼓勵、指引、糾正和培養。相當長一段時間,文章沒有頭緒,正是老師們的指導意見和研究成果引領著筆者探路前行。感謝陳春聲老師、科大衛老師、周大鳴老師、鄭振滿老師、黃國信老師、溫春來老師、吳滔老師的指導;感謝法律係周林彬老師、社會學係蔡禾老師的指導。
感謝中山大學曆史人類學中心所有老師和同學的指導和幫助,感謝曆史人類學中心兼容並包的風氣。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