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 從B2C到B2VC(1 / 1)

繼B2B、B2C之後,伴隨這一輪全民創業潮,一個新的趨勢誕生了——B2VC。從北京的烤串攤到深圳的大排檔,幾乎一夜之間,人人都開始吆喝起各自的創業夢想。夢想在這個時代成了一個很豔俗的名詞,它被需要的理由是因為商業計劃書上一般都得附上一個美妙的故事。

投資者的郵箱開始看不過來了,因為越來越多的商業模式似乎一開始就是為他們設計的,這就是B2VC。對創業者而言,用風投的錢創業即使失敗也不會背上債務,好歹也能燒一把。

於是很多聽上去很有道理但其實市場很窄眾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很多不是麵對用戶而是打動風投的創業點子開始粉墨登場。

這確實是一個創業的瘋狂時代,因為大的技術環境催生了各行各業的劇烈變化。但從規律上來說,創業成功畢竟是小概率事件,我們看到了太多聚光燈下的創業傳奇,而忽略了聚光燈外長長的陣亡名單。

創業也不等同於投機。那些立足B2VC的創業者,開始從紮堆互聯網行業到紮堆傳統行業改造。當下熱門的教育培訓、餐飲O2O、清潔技術、汽車後市場等領域,頻頻出現自吹自擂的行業革命者。

有人聲稱用互聯網方式為社區用戶打造一小時物流商圈,但線下這塊的物業服務資源一個都沒有;有人看到河狸家被熱炒,於是也拋出了上門美發的創業項目,但是這種低頻次非剛需的服務業態真的能夠成功嗎?當下滴滴快的、Uber等打車項目通過巨量資金砸出了市場動靜,又有人號稱要做二三線城市的打車項目,按照巨頭們當下的擴張速度這還來得及嗎?

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創業都是忽悠,通過燒錢燒出來的需求都是不可持續的。從創業者的角度,一個項目的成功40%取決於真正的市場剛需,40%取決於操作者的執行和組織能力,剩下的20%則是運氣。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可怕的是很多創業者依然抱有投機心理。

從投資者的角度,一個項目能不能做上市或者被收購兼並,是他們關心的問題。但是投資者同樣也有投機心態,通過項目的擊鼓傳花遊戲尋找下一個接盤者,非但放大了項目的泡沫,某種程度上還助長了B2VC氣候的形成。

創新有時候並不等同於創造商業價值,B2VC折射的其實是今天浮躁的創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