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農村社區管理及對中國的啟示
環球
作者:魏春
國外農村社區建設起步早,在農村社區管理方麵積累了成功經驗。本文選取美國、日本和新加坡3個代表國家,對國外3種主要農村社區管理模式進行了分析和比較,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中國農村社區管理的若幹啟示。
農村社區作為農民生產和生活的新載體,是中國實現農民就地市民化、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平台。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 “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以來,中國農村社區建設快速推進,一批批農村社區建成啟用。然而,中國農村社區管理滯後於農村社區建設,整體上管理水平低下,存在較多不完善的地方,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社區功能的發揮,不利於農村社區的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國外農村社區建設起步早,在農村社區管理方麵積累了成功經驗,對完善中國農村社區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國外農村社區管理的主要模式
根據政府與社區自治管理組織的關係,國外農村社區管理模式主要有3種:自治型社區管理模式,以美國為代表;混合型社區管理模式,以日本為代表;行政主導型社區管理模式,以新加坡為代表。
美國的自治型社區管理模式
在美國,隻有密西西比州、緬因州、西弗吉尼亞州和佛蒙特州的絕大多數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其他各州的農村地區很分散。美國農村社區通常指的是人口在2500人以下的農村居民點。目前,美國農村社區的占地麵積大約為48.58 萬平方千米,人口規模在6000萬人左右。美國是一個實行高度地方自治的國家,鄉村自治在整個地方自治的體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鄉村自治製度是美國農村社區管理的基礎。村民委員會是美國鄉村自治的權力機構,擁有一定限度的立法權。社區、村民是農村社區管理的主體,在管理的過程中不受政府的幹預。
村級自治體機構履行村自治職能,是美國農村社區管理的核心村自治體機構包括議事機構和執行機構。理事會是村的議事機構,主要職能是負責醫療服務體係、公共安全體係和福利體係建設,以及設立與廢止村其他辦事機構等。村長是理事會的負責人,理事會其他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通常由村中比較有地位的人擔當。執行機構的負責人也是村長;辦事職員實行聘任製,由村長任命並對村長負責,主要承擔村的日常事務。村法官由理事會選舉產生,任期一般是4年。村法官的職責是司法調解,類似於中國的農村司法員或調解員,雖然裁決的程序沒有訴訟嚴格,但作出的決定具有法律效力。
村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社區管理 社區會議、社區聽證會和村民公決是美國村民參與農村社區管理的常用方式。在定期召開的農村社區會議上,村民聽取社區管理委員會主席所作的前一階段工作彙報,並對下一階段的工作計劃安排展開討論。在社區聽證會上,村民主要就與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涉及社區公共利益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討論,盡快消除分歧,達成共識。村民公決是美國鄉村立法的基本要求。村民公決主要是村民對一些重大事項,比如村選舉時間變更,村的設立、更名、合並和撤銷、立法等,進行集體表決。
社區組織在社區管理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美國社區組織完全不以營利為目的,以滿足社區居民需求為中心,主要負責社區公共福利事業工作,服務領域涉及社區治安、教育和文化等各個方麵,承擔著社區治安、教育、環境保護和社會福利等社區的日常管理工作。
政府在農村社區管理中起輔助和指導作用,主要是製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宏觀指導 在製定法律法規方麵,美國政府主要製定涉及農村社區住宅、民權、信用貸款和投資等方麵的法律法規,而農村社區管理方麵的法律一般由農村社區的村民委員會製定。在宏觀指導方麵,政府主要通過經濟手段和政策要求來推動一些涉及村民生活和生產相關的項目,帶動農村社區經濟發展;通過擴展社區組織來執行有關政府社區開發項目,傳遞社會服務;建立一些公益組織,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滿足社區居民不同層次的需求。
日本的混合型社區管理模式
日本農村社區是一定地域範圍內的社區居民的自組織聯合,主要表現為單個自然村落或多個自然村落的聯合。日本農村社區的管理表現出如下兩大特征。
政府和社區居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處於雙重主導地位 在日本農村社區管理中,政府和社區居民具有明確的管理分工。政府的主要職責是製定農村社區的整體發展規劃,政府的規劃不僅僅是指導,有很強的政策性和方向性,決定著社區的整體發展方向;並為農村社區提供經費、技術等,推動其發展。社區及社區居民的主要職責是執行政府製定的農村社區發展規劃,並管理農村社區的日常事務。在處理農村社區的日常事務時,社區及社區居民有決定權,政府不會幹涉。可見,日本農村社區事務管理的自治水平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