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畜牧展看點在哪兒
第一眼
作者:黃磊
11月中旬,由德國農業協會主辦的德國國際畜牧展在漢諾威展覽館舉辦,來自49個國家的2360家參展商參展,觀展人數近15萬人,而116家中國企業“抱團出海”、集中亮相也成為了本次畜牧展會的亮點之一。
參展企業、人數眾多,是因為該展會不僅展示的內容豐富,展會涵蓋牛、豬、家禽、水產、獸醫獸藥、生物質能源等領域的多種領先產品;而且該展會雲集了工業、農業、科研與谘詢機構的專家學者進行行業探討與預判,由此在業內素有畜牧業風向標之稱,可謂影響深遠,因此世界各國企業參展商都想把自己的亮點展現出來,從而獲得更多的推廣和合作機會。那麼作為頂尖的畜牧展,看點在哪兒?又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筆者感觸最深的,就是科技發明的細化和創新,將推動畜牧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例如獲得本次展會創新銀獎的一項擠奶設備,該設備初衷在於讓奶牛在擠奶時更舒服,從而提高牛奶產量和質量。但外表看似簡單的科技設備,卻需要無線傳感、全天候監測、雲服務器支撐和最終的落實終端設備等多套設備和軟硬件作為支撐。同樣,又如“病豬撿拾機”、轉盤式山羊擠奶平台等等技術,顯然提升了畜牧業的技術含量,帶動了畜牧業的現代化轉型,可謂更加便捷、高效。
技術的背後是觀念更新,正如德國農業協會首席執行官萊因哈德·格蘭克所講的一樣,以往我們更多重視在畜牧業的土地麵積和動物存欄量方麵的競爭,表現出粗放型的管理、評價觀念特征。隨著環保的重視、法律法規的健全,畜牧業也呈現出向精細化、集約型管理轉型的動態。這種觀念更新還表現在於契合地提升畜牧業的科技密度,但就這點而言,我國畜牧業產學研體係還有待強化。
觀念需要轉變的不僅僅是技術升級,同時也有著對畜牧等動物福利的重視。說起動物福利,不少老畜牧飼養員不免會嗤之以鼻。然而實踐證明,動物安全健康、感覺舒適、營養充足、疾病免疫和獸醫治療以及人道屠宰這些福利的有效落實,能夠直接影響到畜牧飼養的質量和水平,同樣也能夠體現出一國畜牧業發展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
不得不提的是,本次展會116家中國企業“抱團出海”,使用統一的展板和標誌,引得不少參展企業駐足。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大國,各國參展企業也無不把中國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納入銷售計劃;而對於我國畜牧企業而言,國外畜牧企業的各項創新技術、各項成熟的管理模式顯然也值得我們“出海”取經。有了這種互補性的需求,本次展會成為有效溝通紐帶的目的已然達到。而從展會上展現出的畜牧業發展方向、路徑角度來看,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