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大慶軍也十分無奈,其麵對的情況和當初的阮國十分不同,一方麵己方的軍隊十分強大,不是簡單就可擊敗的,在體量方麵也和大蒼王朝旗鼓相當,另一方麵糧道是分散的,有利於規避,隻要布置合理,還是有自保之機會的。
另一方麵,大統王朝的軍隊也感覺到了唇亡齒寒,在糧草方麵對大慶軍進行了支援。
到了十二月底,大慶軍已經堅持不下去了,開始有秩序的撤退,青龍軍和朱雀軍率領軍隊沿途追擊掩殺,但終究沒有將敵軍留下。
大統王朝見此,也再無鬥誌,因為它麵對的壓力也並不小,大蒼王朝的強大出乎意料,如果大慶王朝的軍隊退卻了,那麼大統王朝的軍隊要麵對的,就是兩倍的兵力,這不是能不能打贏的問題了,而是一旦輸了,可能連撤退都做不到,可能被全殲在此。
甚至,大統王朝對大慶王朝也不是那麼放心,門麵上兩大王朝一起進攻大蒼,但是實際上仍然是競爭關係,不排除大慶軍在撤退之後,將大軍調轉矛頭,搶占大宏王朝的地盤。
由於一開始就有所防備,所以在看到大慶軍撤退之後,大統軍也緊急撤退,這期間並未用太多的時間。
大年過後,大蒼王朝就再次進入了平靜。
朝廷撥付款項,用來援建設受災的幾個郡,在此基礎上,經過禮部和教育部一係列的宣傳,一種複仇的情緒也在民間蔓延。
知恥而後勇,大蒼王朝並未向是尋常的王朝一樣,在進入和平時期後就變得安逸,而是整個王朝上下,為了一個一致的目標,努力奮進。
竟然比剛建立王朝的那一年多時間裏,發展還更為迅速。
當然,更為迅速的,是科技部的研發與海軍的發展。
到了大蒼五年的時候,海軍已經步入了成熟階段,五大艦隊的每一支都有三十多艘大型戰艦,小型戰艦無數。
在陸軍方麵,六大軍團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一直保持在每一個軍團的人數都保持在五十萬人左右,但是戰鬥力卻與之前千差萬別。
無他,精兵路線而已。
何謂精兵?
這可不是單純的武力值和身體素質的提升,而是整個軍隊的武器裝備以及作戰素質的提升。
最明顯的,就是火槍的裝備。
自從火藥問世之後,首先研製出來的是紅衣大炮。
之所以會如此,最主要就是以為紅衣大炮是一種霰彈,對火藥的要求不是特別的高,而火槍不一樣,就算是楊沐能夠畫出圖紙,製造出槍支,但是其彈藥是一個大問題,一直沒能解決。
這幾年來,經過科技部連續幾年的試驗,終於配製出了能夠製造彈藥的火藥出來,由此之後,兵部與工部同時開動,製造了大量的火槍,到了如今已經是第二代長槍了。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偌大王朝,還擁有十分強大的國力,陸軍的主力作戰軍卻僅僅隻有三百萬的原因,因為有了火槍的存在,這三百萬的軍隊隻要有一半能夠裝備火槍,就足以橫掃任何一個王朝了。
大蒼曆六年初,海軍第一艦隊、第二艦隊、第三艦隊,駛向了隔海相望的大統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