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東巡(2 / 3)

在皇宮內,搭建著一座高台,名為禪讓祭台,各國皇帝排列而立,三請蒼國皇帝。

在一片山呼海嘯中,楊沐乘坐龍攆,前後左右一隊浩大的隨從,禮部各官員司儀,祭祀天地,而後便是楊沐一直宣揚的皇天後土,三皇五帝,腳踏七星步,一步步登上了寶座。

天下在握!

楊沐的胸中升起一股豪氣,這些年中凡是被滅的國家,且無論有沒有皇帝,在這個時候都有一個代表人物,站在場中央對他行叩拜大禮。

楊沐抬了抬手:“宣旨。”

沈安跨前一步,宣道:“自朕登基,二十有一年,內勵精圖治,外抵禦強敵,大禮王朝四百年而終,天命在乎大蒼,今建立大蒼王朝,統禦天下。方今各國獻地諸侯,全部賜予爵位,容後封賞,朕曾下議國之治式,仍舊認為郡縣之製當為主流,朕會同相關大臣複議,亦再度查勘天下大勢,議決推行郡縣製,自今之後,天下力行郡縣。”

“其一,治勢也。諸國戰亂多時,分治則弱,一治則強,分治則亡,一治則興,故郡縣製者,天下圖治時勢也。”

“其二,民勢也。朝廷法令推行,必將順暢,行郡縣以治則民安。”

“其三,國勢也,天下分治久矣,諸侯多不以天下為念,唯以私治為念,若行郡縣,國家當以民生為念,立足萬世。”

“為此三勢,朕今決斷議政之爭,自今廢除封建,分天下為六十四郡,以各國原國號為郡名,加以拆分重組,律法一體,官製一體,治權集於朝廷,決於皇帝,上下統一政令,舉國如臂使指,如此治權不出多門,私欲不至成災,天下大定!”

在場無論是諸侯還是大臣,無不暗暗心驚。

誰都沒想到,皇帝陛下竟然在今日這等大典之時,忽然定下了郡縣。

隻是相較於之前,郡縣稍有改變而已,每一群的城池土地擴大了很多,並且按照原本的諸侯國的形式,劃分郡縣。

也有人若有所悟,今日的諸侯各國獻地大典,也是大蒼王朝正式確立的一個典禮,皇帝有意淡化其中的儀式感,也沒有請大禮王朝的末代天子姬郝禪讓,這擺明了是要與大禮王朝撇清關係,也讓全國各地一些仍然追念舊國的人好受一些,不至於受到太大的刺激。

重新確立和肯定了郡縣製度,一方麵是與過去的大禮王朝完全劃清界限,一方麵也是轉移輿論方向。

大典過後,皇帝詔書已經頒行天下,新蒼城的四門也都依著傳統張掛了。

新蒼城萬人空巷,都擠到城門看皇帝詔書。

當然,詔書上的內容,不僅僅隻是一個郡縣製度那麼簡單,還包括了一些細節之處。

這是為了輿論轉移得更為徹底一些。

畢竟,皇帝做了二十幾年,楊沐對於這些排場已經沒有那麼講究了,反正後世的史書記載都是寥寥幾筆帶過,何必執著於這點名聲?

當下,讓大蒼王朝的民心凝聚,增強國家百姓的身份認同感,才是第一要務。

所以,在詔書上,地方郡縣的施政係統,也有一些介紹。

大體就是:

郡官主要是郡守,一郡主官,總掌政事。

郡丞,輔助郡守掌事,郡守之副。

郡尉,一郡武官,掌守軍並治安事。

監禦史,朝廷的監察部派進各郡的監察郡政之官員,類似於刺史。

之後再是效仿朝廷的十二部,設立了十二房,這其中為了鼓勵創新和培養科技人才,就連科技部這種機構也設立了一個科技房,順便負責宣導一些科普知識。

在縣官部分,縣令,一縣主官,總掌政事。縣丞和縣尉等等,職司與郡同名官一致。

再然後,便是鄉村一級別。

曆來,無論是大禮王朝的各諸侯國,還是楊沐所知道的中國古代,其實朝廷的統治都隻是到了縣這一個級別的,至於鄉鎮和村,基本上就是依靠自治和族法,多為德高望重的老者擔任。

但是,早在蒼國還是很小的時候,楊沐就已經往下延伸了兩個層級,就連村裏一級,村長都是由鄉鎮任命,執掌民風民俗教化,以利法令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