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在此戰過後,如果莽國輸了就舉國投降,莽國皇帝倒是不大在意,要是這一戰輸了的話,莽國也沒多大的抵抗之力了,除非在短短一個月內,聯軍大挫蒼軍,否則還真沒半點希望。
次日清晨,太陽剛剛爬上山頭,淒厲的號角立即淹沒了凰武城外。
這是兩方奇特的軍陣。
莽國的大軍一共有九萬餘,中間大陣為火紅的兩萬餘騎兵,騎兵大陣的中央最前方,是一方數百人的黑色方隊,這是莽國皇帝親自率領的黑衣軍,右手大陣為同樣火紅的六萬餘步卒,清一色的長矛。
對麵青龍軍,則是整肅異常的三個黑色騎兵方陣,清一色的背負箭弩,手持彎刀的輕裝騎士,除此之外還有四萬餘步卒。
兩軍一開戰,就呈現出了一片混亂之勢,不等待將令,便揮舞著刀矛開始湧動衝殺,接著就是鋪天蓋地的呼嘯呐喊,青龍軍三大陣也如潮水一般撲向前。
李馭在陣前,厲聲喝令:“中右兩陣搭住大軍,且戰且退!三裏之後展開決戰!”
整肅的騎兵大陣,立即颶風般發動了起來。
大軍展開成一個巨大的鉗形,風馳電掣般掠過莽軍主力,一陣強力砍殺,頓飯工夫便將莽軍硬生生切割開來,轟隆隆逼向凰武城下。
此刻,李馭麾下的主力騎兵很是艱難。
騎兵的特質,在於淩厲的攻殺,騎兵對騎兵,要做到且戰且退,先便陷入了劣勢被動。
曆來騎兵對騎兵作戰中的有意撤退,不能一味撒開馬蹄飛馳,否則掩殺者完全可能衝垮撤退方的陣形梯次而導致真正的崩潰。
騎兵雖然是蒼國首創,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各國的輕騎兵也發展起來了,莽國騎兵的實力也不弱。
要且戰且退,其作戰優勢必然大打折扣,一時大有傷亡幾乎難以避免,青龍軍主力不到一會兒,便死傷了上千人馬。
所幸莽軍隻有兩萬餘騎兵,李馭依靠著整肅隊形間的相互接應,總算沒有被衝透大陣陷於真正崩潰。
及至退出三裏之外,李馭身邊的一排牛角號便極速吹響了,陣形一變,前軍變後軍,後軍變前軍,閃電般全速飛馳兩翼。
兩軍殺作一團,飛撤兩翼的大軍主力則已經在外圍從容整頓好了隊形,呼嘯著殺向了莽軍。
真正的大拚殺展開了,城外並不是很寬敞,雙方都沒有大回旋的餘地,隻能全力拚殺,直到一方完全倒下。
戰場形勢之膠著,已經讓兩軍的主帥,都失去了指揮餘地。
李馭已經不需要下達任何軍令,隻帶著一些中軍飛騎專一尋找莽國皇帝所在。
他知道,今日莽國皇帝率領大軍衝殺,除了死戰之誌,戰力並不如何強大,李馭之所以要急著解決掉莽國皇帝,其實就是趁著這個機會,徹底擊敗莽國的核心。
所謂的戰前約定,其實李馭並不是太相信。
早就聽過莽國皇帝有死誌,如果不能夠將其生擒,萬一在陣前自刎,那麼約定就不作數了,將最大的程度的,限製此戰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