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離要塞的陷落,可以說是給了康國重重的一擊。
這一擊不是指軍事上給予了康國一次重創,而是在精神上徹底的摧毀了康國君臣的僥幸心理。
從這以後,康國和蒼國之間,就再也沒有情麵可講,不摧毀了康國,不重懲了康國君臣,蒼國是絕對不會罷休的。
一時間,人心惶惶,大批的王公貴族舉家西遷,紛紛逃亡晉國。
而在這個時候,晉國也做出了反應,洞悉了蒼國的意圖之後,為了避免到時候被兩麵夾擊,所以派出西部邊軍三十萬,進入到康國支援。
領兵人物,正是當年的伐晉之戰時的老將——秦堪!
秦堪此人,擅長防守,這是舉世皆知的,當年伐晉之戰,硬生生的將魏、阮、曹、蘭四國聯軍抵擋在外,穩穩當當,可以說是揚名在外,是晉國內頂級的大將。
十幾年過去了,這位將軍雖然已經年邁,但是披甲上陣毫無問題,也算是老當益壯。
得知晉軍來援,康國君臣喜出望外,康國皇帝更是下了詔告,從此以後尊奉晉國為宗主,稱臣納貢,一同對抗蒼國。
也算是,徹底的投靠到了晉國之下。
作為領軍的大將軍,秦堪對此沒什麼太大的感覺,他是一個武將,對於朝政名分之事並不十分看重,而且深知晉國能否把康國收入囊中,關鍵在於能否擊退歸義軍團,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而在經曆了伐晉一戰之後,秦堪更是對蒼國的軍隊十分忌憚,可以說當年晉國之所以敗落,蒼國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否則今日晉國早已經屹立在諸國之巔,將那些退卻的諸國一一擊破,踏上一統天下之途,哪裏還有現在的蒼國什麼事?
不僅如此,他還深知,如今的蒼軍比當初的晉軍更加的強大,雖然在軍隊數量上隻有當年晉國的一半規模,但是裝備精良,軍隊戰鬥力比晉軍要強得多,再加上又有紅衣大炮相助,可以稱得上是如有神助了,根本不是晉軍可比。
這還僅僅隻是軍事實力,若是比及國力與後勤,經過這十幾年的發展,或者說是變相的掠奪,蒼國比當初的晉國,更是要強大幾倍。
所以說,就在晉國朝廷樂嗬嗬的接受康國的投誠時,秦堪卻沒有任何的高興,嚴肅無比。
他認為,自己這邊雖然集結了三十萬晉軍,再加上康國內的二十萬大軍,人數上幾乎是歸義軍的兩倍,但是要守住康國,並不容易。
沒錯,他的目標隻是守住康國。
他十分清楚己方的實力,正麵大戰絕不是歸義軍的對手,而這場諸國伐蒼之戰,決定勝負的是各國的主力軍團,並不是他這一支救援康國的軍隊。
所以,他隻要帶兵抵住了歸義軍團,便是為這場戰爭做了最大的貢獻。
到了二月二十一日,三十萬晉國經過十幾天的調動,終於都從邊境進入到了康國待命。
五萬歸義軍主力,也都停止了四處擴張,開始防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