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於這兩年來,朝中的很多武將對他頗有微詞,並且罵他是奴顏丞相,原因就是他在籌備銀子一事上不遺餘力,但是卻死死卡住了軍費,導致盛國的軍費非常的緊張,近兩年來隨著一些老士卒退役,盛國的征兵也更加的難了,青壯們的投軍熱情很低靡,原本盛國有六十萬的正規軍,到現在還剩下五十六萬。
各地的府兵更加不堪,為了節約軍費,府兵已經不再征召新的士卒,各地官府秉承著不養閑人的原則,很多的府兵都派去監管鐵礦的開采,也擔負起每個月押運鐵石的任務,可以說是比過去要苦累得多。
於是,潛藏在朝廷裏多年的黨政之爭,終於完全暴露了出來,兩黨勢力爭吵不休,整個朝堂亂得跟一鍋粥一樣。
閔雷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
昔日,為了平衡朝中勢力,他一手激化了兩黨矛盾,難道在這個內憂外患的時刻,要自食惡果了嗎?
自古以來,兩黨相爭,除非是有著對國家絕對的忠誠,否則一旦遭遇外敵入侵,朝中必將大亂,這是各國都十分清楚的事情,曾經就有很多的國家因此滅亡,包括盛國曾經也利用這一點,徐徐吞並過一個小國。
現在,盛國也淪為如此了麼?
看著爭吵不休,甚至快要大打出手的群臣,盛皇閔雷隻得宣布散朝,召集了幾個主要的臣子,到內廷議事。
不久,地方官府傳來了消息,說是大批的官銀遭到劫掠,綜合各地暫時呈報上來的數據,估計得有三百萬兩。
這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數字!
本來,上貢的銀子就已經捉襟見肘,交付的日期也馬上就要到了,盛國還沒籌措到足夠的銀子。
這一下,算是徹底的沒有辦法了。
當即,盛國皇帝大怒,命令各地的官府,一定要拚盡全力去追回銀子,若是不能成功將銀子追回來,負責的官員將被滿門抄斬。
正是基於這一點,很多盛國的官員,在暗地裏被錦衣衛收買,算是投降了蒼國。
沒錯,劫掠稅銀之事,就是蒼國的錦衣衛做的。
這件事容不得絲毫差錯,更不能讓盛國抓住什麼把柄,說是蒼國所為,所以非常的隱秘。
……
三月初,晉國揮軍一百六十萬南下,與其幾個附屬國合兵一出,共計兩百萬聯軍,分作兩路,一支借道大禮天子的王畿,一支借道徹國,目標直指楚國。
其後,南邊的吳國、邵國、羅國、雲國、蔡國、祥國也因為各自的利益,趁此機會積極響應。
吳國更是派出了百萬大軍,陳兵吳楚邊境,隻待晉國大軍南下,便可左右夾擊。
或許是聞到了腥味,近年來剛剛興起的雲國,也直接與楚國反目,在雲楚兩國邊境上分派了兵馬,隻要戰爭打響,便可順勢侵入楚國東部,趁機摘取桃子。
如此急促的節奏,讓所有的國家都意識到,一個比伐魏國之戰更亂的局勢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