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拖得越久,就越是對蒼國不利。
但是,這個時候發起對盛國的侵略之戰,對蒼國的聲譽是非常打擊的,畢竟兩國之前簽訂了盟約,至少在盟約中的賠款日期到來之前,蒼國主動盛國是要遭人非議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盛國主動違約。
違約的方式有很多種,這個就需要蒼國從中操作一番。
按照盟約,盛國還欠著蒼國兩年的賠款,以及一年的鐵礦石,其中鐵礦石的交付是按照月份來的,早在去年十二月前,盛國就已經提前預交了兩個月的鐵礦石,這一點鑽不得空子。
賠款,那就好操作了。
每年一千萬兩白銀的賠款,這是盛國在大幅度提高賦稅,並且皇室和貴族省吃儉用的情況下,才勉強擠出來的。
由此,引得盛國百姓是名怨沸騰。
不僅如此,官員們的薪俸也減少了許多,引得很多基層的官員對朝廷不滿,並且滋生出了許多的腐敗,從賦稅中克扣銀兩,搜刮民脂民膏,過去打官司的時候還算是公正,現在是誰有錢誰就能贏。
人心如此,就如中國的晚清時期,越是國家負重的時候,腐敗之風就越是容易滋生,比太平時期還要嚴重。
這樣一種氛圍下,盛國的國力江河日下,幾十年的勵精圖治,三年不到就毀了,失去的民心已經收不回來了。
蒼國如果要在盟約上下功夫,那就是銀子。
在此之前,錦衣衛已經滲透了盛國的民間,組建了一支又一支反抗朝廷的隱秘勢力。
這兩年來,百姓們越來越貧困,這些隱秘勢力就不斷的吸收人口,宣揚理論,也就越來越壯大了,盛國朝廷雖然也發現了這幾股勢力,但是無奈實在是隱秘,也沒有多餘的兵馬去剿滅,就專心搜刮民脂民膏,去做賠償事宜了。
這一點,倒是和南宋時期差不多,盛國皇帝閔雷雖然不是什麼昏庸之君,但是大勢如此,他也沒有辦法,反倒是和滿朝文武一樣,都被嚇破了膽子,少數幾個主戰派,也都收起了聲不再言語,有心想要整頓軍備,也因為沒有銀子而作罷。
根據潛伏在盛軍的蒼國細作稟報,盛國的主力軍隊,已經三年沒有更換過裝備了,很多士卒的武器已經起了鐵鏽,根本不堪使用。
太鼎六年,二月十八。
盛國內幾處城池中,忽然爆發出了嚴重的暴亂,好幾處城池在沒有任何的防備下,被一支支神秘的力量攻占下來,然後扯起了推翻盛國朝廷的大旗。
盛國君臣大驚,立即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一直以來,盛國內遭受蒼國的輿論攻擊,利用報紙等東西,給普通百姓洗腦,這些東西朝廷都是看在眼裏的,也算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根本無能為力。
忽然爆發出這種大亂,朝廷也猜到了幾分,這就是蒼國所為。
那麼問題來了——蒼國,想要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