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城?
這一番話,引起了朝中各官員的沉思。
仔細一回味,似乎的確是這樣,就說受影響最大的教育部和戶部,這半年來也忙得焦頭爛額,如果能夠分級管理下去,就會如同一年前那樣,隻需要管理六七個郡城的機構就好了,無疑精簡了許多。
商務部尚書秦長風持笏板,奏道:“老臣有一建議,陛下不妨下旨,允許各縣往郡城遷徙人口,這樣一來,全國就能夠以郡城為中心,讓各大商隊更更加的便利,形成了一個個大的集貿郡城。”
楊沐覺得有道理,於是揮手:“允了!建立大的集貿一事,你商務部要多費心,兩年之內,所有的郡城都要有今日蒼城的繁華,可能辦到?”
“臣以性命擔保,必將殫精竭慮,達成此願。”
當即,楊沐叫人呈上來一張地圖,與眾臣商議後,劃定了四個區域。
其中,蒼國本土叫做京畿,不在郡城之列,下屬的各縣歸蒼城官府管轄。
其餘的地方,將申地與鄭地合而為一,成了龍興郡。
奪過來的盛國土地,以樂元城和臨水城為郡城,劃歸為樂元郡和臨水郡。
這樣一來,整個蒼國就形成了三郡一京,劃分出了四個完整的區塊,每一個郡設立郡守一人、郡丞一人、郡尉一人,同樣是三權分立之局麵。
散朝之後,楊沐頓時覺得輕鬆多了。
製度確立了之後,剩下的事交給十二部和兩位丞相忙活就好,再過個一個月,等地方上的事物都能夠運轉起來,他的工作就輕鬆得多了。
正好是開春過後,楊沐又微服私訪了一次,命令工部組織民眾開掘河渠灌溉土地,同時推廣科技部剛研造出來的水車筒車和打穀機,教他們如何使用和製造,爭取今年能夠應用到農事上。
“陛下,邊貿那邊出現了一點問題。”這一日,商務部尚書秦長風過來稟報道。
“盛國又不安分了?”楊沐皺起了眉頭。
“並非盛國,而是我們蒼國的盟友,洞國。”秦長風道。
洞國……
楊沐沉思,自從與盛國一戰後,蒼國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洞國也從其中嚐到了甜頭,這半年來兩國的交往十分的密切,商隊絡繹不絕,大量的銀錢都流入了蒼國。
借此機會,蒼國也大肆采購了戰馬和軍需物品,形成了一個十分微妙的循環。
本來兩國之間的關係一直穩步發展,但是自從一個月前晉國在與魏國的戰爭中取得了一次大勝,局勢就發生了變化。
倒不是兩國之間的關係出現了什麼裂痕,而是洞國皇帝的身體每況愈下,如今洞國的國事都交給了太子打理。
洞國乃是被受天子冊封的國家,自然遵循禮製,太子在監國之後朝局並未有太多的動蕩,短短時間內,就表現出了與其父截然相反的一麵,心有雄心壯誌,頗具憂患意識,在一幹臣子的諫言下,將目光投注到了盛國的身上。
簡單的來說,就是洞國又開始打盛國的主意了。
所以,早在半個月前洞國就派出了使臣來到蒼國,商談一起出兵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