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 還錢(2 / 2)

穀誌高趕到家的第二天,秦虎也到了上海,穀誌高見了後很是吃驚:“你……一個人忙裏忙外的打理生意,怎麼有時間來的?有什麼事打個電話過來,我不就幫你辦理了嗎?”

由於是前腳走後腳跟,秦虎也沒好直接說是送錢的事,謊稱想到汪涵洋、趙慧妹的機械廠去參觀學習一下,借鑒經驗,別人代替不了才親自來的,把穀誌高搪塞過去。朋友相見自然免不了又是一番熱情,楊可向秦虎的事業發展慶祝,希望能百尺竿更進一步;秦虎謙遜地說都是朋友和兄弟的全力支持,才走到今天這一步,否則的話,也隻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水中月,鏡中花,空想一場。他們夫妻留下秦虎在家吃飯,秦虎也沒有推辭,在吃飯時問到他什麼時候到汪涵洋的機械廠去看看,秦虎才把這一趟的真實用意說了出來。穀誌高夫妻聽後動了氣,說拿他們當外人,不信任。也是出於一種無奈吧,秦虎借故說是下一步想和他們在上海聯合經營汽車生意才把部分資金拿過來,讓他們先做準備工作。就這樣,秦虎把錢交到了穀誌高和楊可手裏,說多給的錢是自己的前期投資。三人言歡語笑很是舒心,開懷小飲了點果汁。飯後,楊可又問到大秦莊的一些情況,秦虎簡單做了介紹,並向她說了秦明的情況,秦忠良的幾點想法,希望他們夫妻能留意一下發達地區的情況,把有投資意向發的老板介紹到大秦莊興業,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楊可聽了說:“秦忠良雖說是個農民,也有他不少長處和優點,不光能聽取采納不少人的好建議,思想也不老化僵固,擺脫小農意識,為大秦莊的人做了不少好事情。至於他鼓勵年輕人外出打工掙錢增加收入的想法,我認為是個好事。在向城鎮化發展的時候,在大發展的今天,農民光靠種地的收入是難以維持富裕起來的,各種經商的事情都可以嚐試一下,一旦闖出了路子,日子就好多了。我在出外采購的過程中,盡量留心一下適合農民幹的活,發現後及時介紹過去。”楊可的話停了下來,似乎覺得自己說的多餘,“你和秦明、秦寶栓、秦歡慶等不是笨人,會幫助秦忠良出點子想辦法的,何必要我去指手畫腳呢?”

“你這樣說就不對了。”秦虎很讚成楊可的意見,對她的猶言未盡引導說:“你經常都把大秦莊當作你的第二故鄉,說和他們同呼吸共命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共同想辦法使他們走上富裕的路子,大家感謝都來不及,誰會說你多嘴多舌,指手劃腳?有什麼好建議,好想法盡管說,不要保留。”

楊可在下放到大秦莊的日子裏,和那裏額人民共同生活,共同勞動,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和不少同齡人親如兄弟姐妹,特別是在那艱難的時刻,很多人的關心照顧使她終生難忘,對大秦莊有一種情有獨鍾之感,覺得親切。從幾次到大秦莊人們對她的熱情看,情義未減當年,這種印象一直保存在她的腦海裏,她歎口氣說,“也許是一種緣分,我總是忘不了你們大秦莊的每一個人,包括我認為無知的、作惡的、善良的、正直的所有人,有些人助紂為虐窮死也不虧。一些人早就想改變貧窮落後的生活現狀,隻是由於沒有路子,沒有技術,不敢去闖去幹,在致富的路上停止了腳步實在可惜。現在這樣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好時候,再不去發揮各自的作用,簡直就是辜負時代,浪費光陰,走致富的路有很多條,養殖、打工、做生意,在家加工活都行,何必非要死守幾畝地靠天吃飯呢?大秦莊處在偏僻的地方,進入的道路又不好,一般很少有商家願意去投資建廠,隻能因地製宜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子,沒有別的好方法。”

“很多事情該做的大秦莊的人都做到了,隻是不知道以後怎樣才能發展得更快些,想讓你指條明路,你說這些無關緊要的話解決不了問題,還是等你看各地看看,仔細研究一下再說吧。”穀誌高對愛人說。

“雖然楊可姐的建議籠統了些,但也不缺乏啟發性。”秦虎談了自己的看法,“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因地製宜很重要,隻有結合自己,結合本地的實際,實事求是地去發展才符合現實,沒有技術,可以去跟別人打工學技術;沒有資金,外出打工去掙錢做資本,把技術學到手了,又有了錢,回鄉創業幹事情就容易多了。”

他們毫不拘束地說著自己的認識,中午過後又談了好長時間。秦虎知道今天的題外話說了不少,可是秦忠良讓他征求楊可意見的事情又不能不辦,否則,回去了沒法交代,看看時間不早,他辭別了穀誌高、楊可夫妻,懷揣迷茫的希望坐上了回家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