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嬸看著孫子孫女吃飽睡下,對兒子和兒媳說:“你們沒有什麼事,我就回去了,在這裏爭床奪被的。”
“娘!你別走,我和你還沒說了話,還沒親過來呢!”大牛抱著母親說,“你兒媳生這兩個孩子,多虧了那麼多人及時送到醫院,才避免了危險,平平安安;真在家裏就不敢想象了。沒地方睡,我找地方,你和朱豔帶著孩子睡在這裏。”
“娘!我想吃你做的飯,你做得好吃。”朱豔拉住婆婆的手說,“娘!我想有個婆婆,你回來,我和你兒子會孝敬你的。”
“孩子,娘已經另嫁人了,現在和你繼父分手,外人會罵我的,何況跟他又有了孩子。原諒娘吧!我不能回來。”李嬸哭著說,“真到過不下去的時候,我會回來的。”
娘仨個都哭了。
大牛見難以留住母親,說:“娘,我騎自行車送你回去,別再步行了。”
“不讓你送,在家好好照顧媳婦和孩子吧。”李嬸不讓兒子送。
“娘,我在家能看好兩個孩子,就叫他送你回去吧。”朱豔從枕頭底下拿出婆婆給的錢,交給大牛說:“這是娘給咱們的錢,還讓她帶回去,別為了這幾百塊錢,讓娘受繼父的氣。”
大牛接過錢遞給娘說:“你把這些錢帶回去,別和繼父為了我吵吵鬧鬧的。”
“兒啊!你繼父也知道以上對不住你,後悔了。他的親生兒子都虐待他,現在對娘好了,把錢也交給我了。給你們的錢,是他的安排,不是娘一個人的主意。收著吧,多買點好的給你媳婦吃,我走了。”李嬸把錢又給了兒子。
“娘,你以後經常來。”聽見婆婆執意要走,朱豔坐起身說。
“用被蓋好,別凍著。”李嬸撫摸著兒媳說,“娘會時常來看你們的。”
“我送你,娘。”大牛用自行車把李嬸送到家又返了回來。
就這樣,大牛緩和了和嶽父母多年對峙的關係,以最簡捷、最經濟的方式為兒女們辦了降臨人間後的第一樁喜事——祖母、外祖父母的看望。
十裏路不同俗,二十裏路改規矩。按照當地的習俗,女人生產後的一個月之內是不能進別人家門的,否則,就要給別人消災驅邪。雒安幸和朱豔下床後,隻能相見時在門外說說話交談一下,無法進屋細談交流。朱豔婆婆和父母的看望使雒安幸羨慕,也引起了感情的波動和內心的酸楚,她想起了遠方的父母、兄弟。
“磨道,朱豔真幸福,她婆婆來看望她,父母哥嫂兄弟姐妹都來看望她、關心她,她真幸福。”雒安幸思念親人,眼角掛著淚水說。
“媳婦,我親愛的人,別難過,不是還有我在照顧你嗎?”秦磨道給媳婦擦著淚水說,“怎麼辦呢?他們路程遙遠,又不知道你生了孩子,怎麼來看望你呢?”
夫妻倆說著話。
四川汶川。
自從閨女跟女婿走過之後,雒安幸的父母和弟弟就不放心。
“她娘,閨女跟女婿走了,你抽空去看看。萬一磨道再像以前那樣虐待咱們的閨女,孩子真的沒命了。”雒安幸的父親對女人說。
“嗨!我也不放心。”雒安幸的母親說,“閨女快要臨產了,萬一受到虐待,母子的性命難保啊!等一旦忙清了,我就去看看。”
“這就沒有什麼活了,你去吧,和兒子一塊去。”
“你就不想閨女?”
“想。”
“咱們一塊去。”
“一塊去。”
“爹!娘!我明天去看姐姐去。”雒安幸的弟弟闖進屋對爹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