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人物的婚外戀更狗血(2)(1 / 1)

相比陽光下的婚姻,陰影裏的婚外感情更能讓人看到愛的局限性,看到除了愛之外,我們的其他需求:名聲、權力、麵子、財富、安全感……

套用作家毛姆的話說,愛欲的真摯中有做作,高尚中藏卑鄙,但或許邪惡裏也找得到美德。

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和凱瑟琳·沃爾斯頓糾纏16年的婚外情可以作為這句話的注腳。兩人相遇是凱瑟琳刻意的安排,當時格雷厄姆·格林在英國文壇赫赫有名,凱瑟琳以找對方做教父的名義接近他,並成功使得格雷厄姆·格林愛上了她。

凱瑟琳和丈夫哈裏在婚後有過約定,原諒彼此的婚外情,偽造一種天長地久的婚姻,因此哈裏並不幹涉妻子婚外情。問題是,格雷厄姆·格林以自殺相逼,要求她離開哈裏和他結婚。凱瑟琳雖深愛格雷厄姆,但不喜歡他的瘋狂、貧窮和絕望。她和格雷厄姆舉辦過一個類似結婚的儀式,但始終沒有和丈夫離婚。格雷厄姆指責她是自私的騙子,每每和凱瑟琳大吵大鬧之後,又求她原諒。

他們相愛,但這份愛並沒有強大到讓凱瑟琳放棄丈夫提供的優越生活,也不能讓格雷厄姆·格林變成一個溫柔無求的情人,當然也無法讓他們對彼此忠貞——兩人在一起期間,分別都有過其他情人。

生活在20世紀的格雷厄姆·格林,與他的前輩、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大師伏爾泰相比,對待兩性關係的態度顯得還不夠前衛、灑脫。

伏爾泰和情婦埃米莉之間的愛情,當時也獲得了埃米莉的丈夫弗洛倫特的理解。弗洛倫特不僅允許伏爾泰住進了自家的莊園,還體貼地和埃米莉分睡。也就是說,實際上,伏爾泰和埃米莉在弗洛倫特的宅子裏過著二人同居生活。當然伏爾泰也禮尚往來地借給弗洛倫特一筆錢來翻新和重新設計莊園。

後來伏爾泰又愛上了自己的侄女,受到冷落的埃米莉轉頭找了一位叫聖蘭伯特的宮廷詩人做自己的新情人,還懷上了聖蘭伯特的孩子。為了幫埃米莉掩蓋此事,伏爾泰和埃米莉一起把埃米莉的丈夫找來,伏爾泰負責妙語連珠奉承弗洛倫特,而埃米莉則乘著丈夫開心,勾引他和自己同床,以便讓丈夫以為她肚子裏的孩子是自己的。

從伏爾泰到格雷厄姆·格林,歐洲的主流婚戀觀其實已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在18世紀之前,男女結合通常都是出於經濟考慮,或為了加強家族關係、生意聯係或政治聯盟等,浪漫的愛情會被視為婚姻關係中無關的、自我放縱的、有時甚至是邪惡的因素而被拋棄。當時貴族婚姻中的夫妻雙方在婚外找情人是很常見的事。男人不必說,社會習俗對女人的要求底線是這樣:妻子得生下足夠多的繼承人之後再找情夫;和被戴綠帽子的丈夫相敬如賓;不能與比自己階層低的人私通。

而從18世紀末開始,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思潮興起,愛不再被視為一種危險,愛被扶正為婚姻中最重要的因素。“成功婚姻的標尺不再是它能帶來多大的經濟利益,獲得多少有權勢的親戚,或者能夠生多少孩子,而是家庭對個體的情感需求滿足了多少。”婚姻史學者斯蒂芬妮·孔茨寫道。

在格雷厄姆·格林生活的時代,結婚已經成了兩人足夠相愛的證明——直到現在,這也是社會對婚姻的主流看法。

至於愛和婚姻是否真的能夠長期共存,則是另一個問題。追逐新鮮感、把基因更多傳遞下去是動物性的本能;獨占欲,想要歸屬感,獲得長久穩固、相互關心照顧的關係也是人的天性。這一對矛盾,千百年來相互糾纏,每一種文明都在試圖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