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邱鴻鍾,梁瑞瓊.應急與心理危機幹預[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
[2]李程偉,翟校義.突發發事件心理援助體係的建設[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3]時勘.災難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4]劉新民.重大災難性事件的心理救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5]段鑫星,程婧.大學生心理危機幹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6]王麗莉.突發事件心理援助體係的建設[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7]高小平,劉一弘.我國應急管理研究述評[J].中國行政管理,2009(10).
[8]鄧仕侖.美國應急管理體係及啟示[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3).
[9]陳安,陳寧,倪慧薈等.現代應急管理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10]張沛,潘鋒.現代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11]劉鐵民.應急體係建設和應急預案編製[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4.
[12]樊運曉.應急救援預案編製實務[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13]宋英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導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14]黃順康.公共危機預警機製研究[J].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2(6).
[15]舒彬,廖巧紅,聶紹發.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機製建設現狀[J].中華疾病控製雜誌,2005,9(6).
[16]範瑉,劉曉君.基於突變理論的公共場所集群事件預警分級[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2).
[17]王隴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18]劉鐵民,劉功智,陳勝.國家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係分級響應和救援程序探討[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13(12).
[19]郭德勇,劉金城,薑光傑.煤礦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響應機製[J].煤炭學報,2006,31(6).
[20]計雷,池宏,陳安等.突發事件應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1]楊太東,張積洪.機場運行指揮[M].北京:中國民航出版社,2008.
[22]張金龍,焦建棟.急性職業中毒事故現場衛生應急處置演練[J].中國職業醫學,2010,37(3).
[23]張振學.領導者應對和處理突發事件的9種能力[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9.
[24]樂國安,張麗萍.災難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5]程果,寇敏.災後救援人員心理幹預方法探討[J].全科護理,2009(26).
[26]吳宜蓁.危機傳播:公共關係與語藝觀點的理論與實證[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
[27]陳淑偉.社會風險治理的三個視角[J].唯實,2007(2).
[28]羅伯特·希斯.危機管理[M].王成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