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剔透的湘西山水孕育了沈從文的才情,人性甜美的鳳凰小城賦予他柔順多情的個性。青年時代的沈從文由於詩人徐誌摩的介紹,被中國公學校長胡適聘為教師。然而木訥的沈從文第一堂課就洋相百出,他萬萬沒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學生中,就有以後成為他夫人的張兆和。張兆和出生蘇州名門,她的二姐張允和就嫁給了頗有建樹的語言學家周有光。
18歲的張兆和在中國公學曾奪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聰明可愛,單純任性。兆和有許多追求者,她把他們編成了“青蛙一號”、“青蛙二號”、“青蛙三號”。二姐張允和取笑說沈從文大約隻能排為“青蛙第十三號”。自卑木訥的沈從文不敢當麵向張兆和表白愛情,就悄悄地給兆和寫情書。
女學生張兆和把它們一一作了編號,卻始終保持著沉默。後來學校裏起了風言風語,說沈從文因追求不到張兆和要自殺。張兆和情急之下,拿著沈從文的全部情書去找校長理論,那個校長就是胡適。
兆和把信拿給胡適看,說:老師老對我這樣子。胡校長答:他非常頑固地愛你。兆和馬上回他一句:我很頑固地不愛他。胡適說: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說說,做個媒。兆和連忙說:不要去講,這個老師好像不應該這樣。沒有得到校長胡適的支持,張兆和隻好聽任沈老師繼續對她進行感情文字的狂轟濫炸。沈從文開始了他馬拉鬆式的情書寫作。
1932年夏天,張兆和大學畢業回到了蘇州的老家。沈從文帶著巴金建議他買的禮物——一大包西方文學名著敲響了張家的大門,二姐允和出來招呼了這位不速之客。弄堂很窄,允和對站在太陽底下的沈從文說:你進來吧,有太陽。沈從文不進來,允和就告訴他三妹上圖書館去了,不在家,讓他進來等。沈從文聽完說了聲“我走吧”回頭就走了。沈從文回到了旅館,一個人躺在床上胡思亂想,滿腦子盡是張兆和的音容笑貌。
三妹回來後,允和把她罵了一頓:你假裝用功,明明曉得他今天要來。兆和說:我就是用功,哪曉得他這個時候來啊。允和讓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師請到家裏來,兆和終於鼓起勇氣回請了沈從文。心潮澎湃的沈從文回到青島後,立即給二姐允和寫信,托她詢問張父對婚事的態度。
1933年9月9日,沈從文與張兆和在北平中央公園結婚了,但沒有舉行任何儀式。新居是北平西城達子營的一個小院子,這個媒人是允和做的,所以沈從文一看見二姐允和就叫她“媒婆”。
不幸的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一次又一次來勢洶湧的打擊,使憂鬱過度的沈從文陷入了病態的迷狂狀態,他不斷念叨著“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張兆和無言地麵對此情此景,眼淚禁不住滾滾而下。後來,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藥物治療下,沈從文漸漸恢複了健康,這些難忘的經曆使他的心靈產生了對苦難的免疫力,使他和妻子堅強地度過了艱辛清貧的歲月。1988年5月10日,飽經滄桑的沈從文安詳地離開了人世,把無限的眷戀留給了白發蒼蒼的妻子。
摘自《幸福》
(責編 蘭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