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納說,他們和其他朝鮮作家一起努力,使劇本漸漸脫離“通過艱苦努力終獲勝利”這種老套的政治宣傳片路線,朝喜劇的方向發展。他們希望朝鮮人喜歡這部電影,這樣“我們多多少少能進入他們世界的一部分——也是我們共有的那部分——夢想、歡笑和浪漫”。
邦納說這部影片的故事裏是有一種自主意識的,不明顯,但是有煽動性。本片不是把朝鮮人塑造成滿嘴鼓吹政府路線的模式化角色,而是讓他們做出各種有人情味的行為,比如搞惡作劇。
當被問及此片是否顛覆了外界對朝鮮的習慣性認知時,邦納說這部電影的目的就是娛樂。
朝鮮演員韓貞心扮演一個挖煤工的女兒,她藐視權威,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迷路的摩托旅行者向她問路,她卻把人家帶到了她想去的地方。為了偷偷溜進馬戲團,她跟引座員耍了個小把戲。她跟秋千雜技演員調情,那個演員說她永遠也飛不起來,但是她最終完成了四連翻,得到了他的肯定。
“你是煤礦的女兒,你是朝鮮的女兒。為了榮譽,為了國家,奮鬥吧。”這是全片僅有的也許會被視為政治宣傳的台詞。
“對朝鮮知之甚少的人覺得本片最令人意外的是,它講述的是一個追求個人夢想的個體。仔細分析,你會發現這個夢想背後體現著朝鮮現行體製特有的價值觀。”影片的免費配音顧問、朝鮮研究專家德·瑟斯特說,“好萊塢的電影其實也是這樣的,但我們很少注意到,因為那是我們自己的價值觀。”
美國學者約翰尼斯·舒恩赫爾即將出版一本關於朝鮮電影的書。他說,朝鮮人比韓國人更常去影院看電影。平壤大約有20家國營影院,票價便宜,其他的娛樂又很少。盜版光碟大部分來自韓國,通過中國邊境進入朝鮮黑市。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朝鮮發行了大約15部浪漫喜劇電影,包括《城裏姑娘結婚記》和《相遇在大同江》。前者講述的是一個養鴨的農夫娶了平壤的一個時裝設計師,然後帶她回農村生活。後者講述的是一個鰥居的船長被孩子們慫恿再婚的故事。
“如果浪漫喜劇片有什麼政治宣傳色彩的話,那就是它在傳遞這樣的信息:我們生活在天堂。”舒恩赫爾如此評價這些電影。他還沒看過《金同誌飛起來了》,但是從邦納此前的作品看,他不認為這個人是在為朝鮮政權作辯解。“你可以說邦納的電影從審美上給朝鮮塑造了不錯的形象,但是僅此而已。”
“作為電影人,我們知道我們在西方了解到的對朝鮮人的看法很有限,”邦納說,“製作這樣一部電影的一個原因是,我們知道無論在編劇方麵還是表演方麵,朝鮮人都可以充滿想象力,富有幽默感和浪漫情懷。”
德爾門斯說,最近被她邀請去試看這部電影的十來個歐洲人中,有幾個認為,影片把朝鮮描繪成這麼一個無憂無慮的地方是不可信的,這讓她很惱怒:“這部影片不是政治宣傳片,不是要表達這個意思,我們要表達的是恰恰相反的意思啊。”
“製作這樣一部電影的一個原因是,我們知道無論在編劇方麵還是表演方麵,朝鮮人都可以充滿想象力,富有幽默感和浪漫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