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是真正的瓦爾(2 / 2)

作為這個家庭的第三子,在日本的成長經曆、在日本廣泛的人脈,成了韓國總統並不光彩的過往。分析說,他在任期不多的時候做這件事,大概也是想在韓國曆史上留下一筆。

好奇金克木

高若瀛

金克木腦子裏充滿了問題,其中有些可能會讓你瞠目結舌。

77年前的北大圖書館裏,那位好奇的圖書管理員想知道的問題,包括地圖的投影法怎麼操作,經緯度弧線是怎麼畫出來的,一些看似互不相幹的古書有什麼奧妙,值得一位學者遠道而來,有些書對校注古書有什麼幫助?

好奇是他一生的關鍵詞。

別人索書條裏沒聽過的書,他最好奇,一有工夫就皓首窮經似的讀了起來。報紙上一篇談天文、說觀星的文章又引發他窮究天文的好奇心:借書看書、照著書本夜觀天象、整夜整夜等著獅子座流星雨、翻譯了《流轉的星辰》和《通俗天文學》,即使是在路過孟加拉灣的輪船上,他也不忘仰望一下群星燦爛的夜空。

8月14日是他的百年誕辰,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位後來被稱為“燕園四老”之一的北大教授、翻譯家,但他知道得卻實在太多。

從古老的《十三經》到時新的電腦網絡、計算機語言,從高雅的《莊子》、《文選》到通俗的張恨水、金庸、瓊瑤,鏗鏘的拜倫、彌爾頓,難以卒讀的喬伊斯、普魯斯特,大眾化的阿瑟黑利、克裏斯蒂、鬆本清張……這些統統在他的腦袋裏神遊過。

他求知若渴,近乎執拗,卻討厭上課,原因是跟名家聊天就足夠了。很難想象他用訪談的方式完成了印度的求學。

但他早年通過在北大旁聽、自學通曉了梵語、巴利語、印地語、烏爾都語、世界語、英語、法語和德語;憑一本詞典、一本《高盧戰紀》就學通了複雜難解的拉丁文。一切不可思議都在這裏有了合理的解釋。而在學曆一欄,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永遠會執拗認真地寫上“安徽省壽縣第一小學畢業”。

臨終前,他甚至還對人類基因組織的研究計劃充滿好奇,並在電腦中留下了《黑洞亮了》這樣一本天文學遺作。“我是哭著來,笑著走”,這是老先生的臨終遺言。

大法官左右逢源

李奧

這位名叫約翰·羅伯茨的人有可能會從此改變奧巴馬的“政治命運”。作為華盛頓聯邦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原本保守的他臨時改變姿態,支持宣判奧巴馬的醫改法案不違反憲法。許多人相信,他這一次轉變極具曆史意義,改變的也許是美國走向。

與律師一貫意氣風發、咄咄逼人的形象有所不同,約翰·羅伯茨這位“美國最出色的律師”總是溫和中立。在法庭上,他很少激動,總是靜靜地聽,然後問一兩個問題。在羅伯茨從業的20多年裏,他的意見和提案從沒有為他引來政敵,相反卻招來很多擁護者。他似乎總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同時融合對手的觀點,並最終說服反對者。這種特質使羅伯茨在政壇左右逢源。

在判決奧巴馬醫改案件中,羅伯茨依舊延續一貫路線。盡管最高法院通過了醫改法案,但判決又給政府權力施加了限製,羅伯茨的判決同時滿足了保守派和自由派的訴求,避免了一場政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