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真要實施的話,難度反到不是很大。
很簡單,如此巨大的工程必然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而且需要足夠多的資源,也就需要十分巨大的投入,並且在多個地點同時展開,即同時建造足夠多的逃亡飛船,確保能夠讓更多的人獲得船票。
這裏麵,有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即人類聯邦控製的北四區沒有足夠多的資源,而且鄰近的恒星係,也就是北部大區的恒星係全都被摧毀。也就是說,人類聯邦絕對無法利用已有的一切完成逃亡準備工作,必須依靠極境族,也就必須把極境族考慮進去,至少得帶著極境族離開南阿爾法星係。
按照昆陽族長老的推測,這也正是極境族投靠人類聯邦的關鍵所在。
簡單的說,人類聯邦掌握著建造逃亡飛船的關鍵技術,因此極境族要想生存下去,唯一的選擇就是跟人類聯邦合作,通過提供工業資源協助人類聯邦建造逃亡飛船,從而獲得逃離南阿爾法星係的機會。
當然,極境族為什麼投靠人類聯邦並不是關鍵。
隻是,極境族的規模比人類聯邦大得多,人口數量是人類聯邦的上千倍。顯然,如果帶上極境族,哪怕隻是確保讓一部分極境人能夠離開南阿爾法星係,也意味著需要建造更多的逃亡飛船。
事實上,問題遠沒有這麼簡單。
雖然極境族控製整個南部大區,還奪取了中心大區,但是在極境族的轄區內,並沒有建造逃亡飛船所必須的全部資源,至少有一些關鍵資源需要向其他文明購買。更重要的是,在這場戰爭中,極境族為了增強自身的影響力,跟很多文明建立起同盟關係,並且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來確保跟這些文明的關係能夠穩定的維持下去。簡單的說,極境族把很多次要產業轉移給了其他文明,讓這些文明獲得了發展的機會,同時也減輕了自身的負擔,更穩固了以自身為核心的同盟組織。
顯然,建造逃亡飛船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麵的資源,涉及到各種產業。
就算極境族擁有最強大的工業實力,也需要跟其他文明合作。也就是說,即便人類聯邦沒考慮帶上其他文明,極境族也會。從逃亡之後的發展來看,極境族更需要帶上那些跟自己交好的文明,確保在到達了目的地之後,能夠依靠這些文明跟人類聯邦抗衡,而不是完全聽從人類聯邦擺布。
這樣一來,需要離開南阿爾法星係的就不隻是人類聯邦與極境族,而是幾乎所有文明。
那麼,需要建造多少逃亡飛船?
即便不是拯救所有人,而隻是拯救一部分人,也需要足夠多的逃亡飛船,並且因此占用幾乎所有的資源與勞動力。更重要的是,建造逃亡飛船的工作必須同時展開,而且得分散在各個恒星係裏麵進行。
這一點,與第二紀元末期的大逃亡行動極為類似。
當時,那些主張逃亡的人類科學家前往各個文明,通過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各個文明建造逃亡飛船。
隻不過,那個時候,不存在真正的敵人。
在較為理想的環境下,人類科學家也隻是讓各個文明建造出了少量逃亡飛船,隻送走了少數人。
那麼,如果存在敵人,而且受到了威脅,還能建造出足夠多的逃亡飛船嗎?
顯然,這就是昆陽族長老看到的機會。
按照他們的推測,隻要逃亡準備工作遇到麻煩,人類聯邦與極境族就會產生分歧,甚至會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更重要的是,那些被人類聯邦排除在外,對極境族來說又是極為重要的文明必然會產生懷疑。如果人類聯邦處理不當,必然會爆發動亂,至少沒有任何一個文明會為了人類聯邦而犧牲自己。顯然,隻要出現這樣的情況,人類聯邦就絕對不可能建造出足夠多的逃亡飛船。也許,會有少數人類成功逃脫,但是對絕大部分人類來說,隻能留下來等待毀滅到來。
其實,這也就是昆陽族長老的計劃,即在人類聯邦與極境族之間,在人類聯邦與其他文明之間製造矛盾。至於采用的手段,其實也不算複雜,就是通過發動襲擊,讓這場戰爭持續下去,讓人類聯邦與極境族無法把全部資源用來進行逃亡準備,讓人類聯邦與極境族無法為所有文明提供逃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