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章 難民問題(1 / 2)

當然,長老提出這個問題,也是因為無法繼續回避了。

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恰好反映出了極境族的民意,即大部分極境人並不希望將三個二流頂級文明趕盡殺絕。

正是如此,那幾個長老才在這個時候提了出來。

其實,也沒有什麼好商量的,解決辦法隻有一個,即提前轉移與安置那些恒星係裏的原住民,提供必要的生存保障。隻不過,這涉及到了之前提出的問題,即極境族沒有那麼多的運輸飛船。所幸的是,提出這個問題的長老也帶來了解決方案,即充分發動與利用原住民的力量,讓原住民自行離開居住的星球。簡單的說,這些昆陽族、狂獸族與兵域族的原住民都有自己的飛船,至少所在恒星係管理當局有一些飛船,可以利用這些飛船,讓原住民前往極境族安排的恒星係。因此極境族需要做的,隻是提供一些環境不算太糟糕的恒星係,並且為他們重建家園提供幫助。

按照這幾個長老提供的調查報告,隻要立即采取行動就能趕在人類聯邦搬遷前,騰出足夠多的恒星係。雖然無法轉移所有恒星係裏的原住民,但是人類聯邦也不會立即要求控製所有恒星係。因此在人類聯邦來到中心大區,並且開始擴張的時候,依然有足夠多的時間來轉移其他恒星係裏的原住民。

當然,提前轉移原住民,更多的是表明自己的立場,即極境族支持人類聯邦入主中心大區。

那麼,該如何安頓這些原住民,或者說將這些原住民送去哪裏安家?

要知道,中心大區有十多億個恒星係,就算隻有十分之一的恒星係有原住民,而且隻是其中很少一部分是昆陽族、狂獸族與兵域族的本土,總共需要安置的原住民也是一個無法想像的天文數字。

按照這幾名長老提交的報告,至少有一千萬億原住民!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通常情況下,一顆中等規模的行星最多能夠容納一千億居民,而且得進行徹底改造,即將整顆行星都建設成為城市。如果沒有合適的基礎條件,行星基本上維持自然麵貌,能容納三百億居民就很不錯了。也就是說,安頓一千萬億原住民至少需要一萬顆中等規模行星,最多需要三萬多顆。通常情況下,普通大小的恒星係裏麵,最多隻有幾顆這樣的行星,也就需要數千個恒星係。雖然相對於恒星係的總量來說,這算不上多,但是這隻是基本的需求,要讓這些原住民生存下來,還需要大量的資源,並且在前期提供足夠多的支持,讓他們能建好新家園。

事實上,隻是提供幾千個這樣的恒星係就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很簡單,擁有益居行星的恒星係並不多,即便在中心大區也不到百分之一,而在其他大區隻有千分之一左右。拿南部大區來說,由極境族控製與開發的,擁有益居行星的恒星係總共就隻有十萬個左右。顯然,要極境族拿出一千多個這樣的恒星係用來安置昆陽族、狂獸族與兵域族的難民,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至於其他的文明,就更加不用多說了,畢竟沒有一個文明控製的恒星係比極境族多。關鍵就是,南阿爾法星係的恒星係早就名花有主,而且已經被各個文明開發了數千年。雖然這場戰爭導致很多文明遭受了慘重損失,但是人口爆炸的問題並沒得到根本解決。可以說,很多文明早已人滿為患,根本沒多餘的生存空間,根本不可能照顧其他文明。

其實,那幾個長老也回避了這個問題。

這就是,從哪裏獲得安置這些難民的星球?

去奪取其他文明的恒星係?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這會產生更多難民,而且極境族沒有理由對其他文明發動戰爭,更沒有權力剝奪其他文明的生存權,更別說需要安置的是戰敗文明的難民。

極境族自己做出犧牲?那幾名長老沒有提出這個辦法,表明她們也無法接受,康生女王就更不用多說了。如果隻是接受少數難民,自然沒有什麼問題。可是要接受三個二流頂級文明的所有難民,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別說康盛女王不會接受,即便會,極境族的人也完全無法容忍。

顯然,這是一場人道主義災難。

當然,那幾名長老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隻是能否行得通,她們也無法肯定。

這就是,讓所有文明共同解決這個問題,即根據各個文明的實際情況,主要是控製的恒星係數量來分配難民。當然,前提是各個文明要自願參與,而且是所有文明都要參與,即大家一同解決難民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