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祈禱順利(1 / 2)

隨著第一艘運輸飛船從空間跳躍通道裏麵出來,奧蘭才鬆了口氣。隻是這個時候,康盛女王的臉色非常難看,因為那是一艘極境族的運輸飛船,還是之前派往北四區,用來支援與協助昆陽族等三個二流頂級文明的運輸飛船,隻不過是一艘貨運飛船,上麵並沒有足以維持十萬名極境族戰士生存的生態係統。

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想到,敵人用來關押與運送極境族戰士的就是極境族的飛船,畢竟在此之前,極境族承擔了幾乎所有的後勤保障工作,向北部大區派遣了數千萬艘飛船,敵人已經把兵域族戰艦集中安置在一個恒星係裏麵,那麼能夠用來運送極境族戰士的,也隻有極境族的飛船了。但是讓康盛女王沒有想到的是,敵人沒有用運送人員的飛船,用的是運送貨物的飛船。要知道,為了運送昆陽族、狂獸族與兵域族的軍團,極境族提供了差不多一千萬艘各種型號的運兵飛船,其中運載能力超過十個軍團的大型運兵飛船有五百萬艘,而且大部分提供給了狂獸族。在極境族以人類聯邦盟友身份參戰的時候,這些大型運兵飛船中的大多數在北部大區。很明顯,阿連特手裏有足夠多的運兵飛船,用來關押極境族戰士綽綽有餘,也就不需使用貨運飛船。

要知道,貨運飛船並不適合用來運送人員。

雖然所有貨運飛船都有生態係統,但是主要用來維持船員的生存,而貨運飛船的船員顯然不會太多。一艘載重量超過十億噸的大型貨運飛船最多隻需要一百都名船員,必要的時候幾十名船員就能控製。因為受到人力限製,在戰爭期間建造的貨運飛船不但載重量更大,有的甚至突破了千億噸,還有更好的自動化控製係統,將船員數量減少到了極限。一些用在固定航線上的大型貨運飛船能全程自動飛行,隻需要幾名船員負責維護自動控製設備,不需要太多的人手。因此這些在戰爭期間建造的貨運飛船都沒配備大型生態係統,少數甚至沒有配備能持續工作的生態係統。此外,貨運飛船上也沒有合適的居住條件,比如沒有安排供人員居住的艙室。

當然,與運兵飛船相比,貨運飛船的差別不止是生態係統與居住環境,還包括安全性等各個方麵。簡單說,即便是財大氣粗的極境族,在建造貨運飛船的時候也會盡最大努力降低成本,包括建造成本與運營成本,以便縮短建造周期與擴大建造規模。事實上,那些專門負責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的貨運飛船幾乎都是一次性用品,即在設計的時候就沒有考慮要使用多久。不是說在使用一次之後就直接拋棄,而是降低戰損產生的影響,即在遭受損失之後也不會對後勤保障產生太大的影響。在某些關鍵時刻,比如向戰場運送作戰物資,損失就在所難免,甚至會非常慘重。比如在玉擎宇的時代,極境族派往前線的貨運飛船的戰損率達到了十分之一,即平均下來,一艘貨運飛船在被摧毀前隻能完成十次任務。在幾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會戰中,極境族的貨運飛船還直接迫降到戰場上,為正在跟人類軍團交戰的昆陽族與狂獸族軍團送去給養等物資。

相對而言,運兵飛船受到的威脅要小得多。

雖然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運兵飛船也要上前線,甚至需要直接降落到戰場上,把增援的軍團送上戰場,但是在絕大部分時候,運兵飛船不會出現在戰場上,而是在戰場之外與登陸艦隊會合,把運送的軍團送上登陸艦,再由登陸艇等短程投送工具送往戰場。再說了,運兵飛船一般跟隨艦隊活動,有的時候甚至會編在艦隊裏麵,隨時受到戰艦保護。哪怕與敵人的艦隊遭遇,艦隊指揮官也會優先照顧運兵飛船。很明顯,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運兵飛船的安有足夠的保證。也就是說,運兵飛船不是一次性消耗品,因此在設計與建造的時候肯定會考慮耐用性。因為存在跟敵艦遭遇、以及遭到敵艦襲擊的情況,所以運兵飛船往往會配備防禦武器,也更加注重生存力。由此導致的結果是,運兵飛船的建造成本比貨運飛船高得多,連極境族都無法大批量建造。

在正式參戰之前,極境族總共建造了大大小小、各類型號的飛船近十億艘,其中絕大部分是貨運飛船,運兵飛船總共就一千多萬艘,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二。因為運兵飛船在戰鬥中的損失不是很大,所以也沒必要建造太多。此外,在占領區擴大與戰線拉長之後,對貨物運輸需求更大,也就需要更多貨運飛船。

當然,數百萬艘大型運兵飛船,足夠用來關押與運送所有極境族戰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