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戰略選擇(1 / 2)

在送走了玉明輝等人之後,康盛女王把艦隊與軍團的主要統帥召集了起來。

其實,這些統帥幾乎全是王室成員。

與昆陽族等文明一樣,在和平時期,極境族的軍事大權掌握在王室手裏,而且通過由王室成員擔任主要軍事統帥加以保證。因為沒有直接出兵參戰,之前動員的是輔助力量,作戰部隊依然以常備並裏為主,所以極境族艦隊與軍團統帥依然以王室成員為主,大部分是康盛女王的近親。

其實,這也是康盛女王能夠坐穩王位,或者說是在做穩王位之後所做的主要事情。

麵對這些跟自己一脈相承的王室成員,康盛女王沒有做太多的解釋,隻是讓她們感受到自己現在的強大實力。因為其中一些本來就是新晉長老,所以康盛女王也用不著解釋投靠楊屹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當然,康盛女王將她們召集到一起,就是為了確定接下來的作戰行動。

與康盛女王之前預料的一樣,在她提出問題之後,這些獨鎮一方的統帥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而且明顯分成兩派。

以艦隊統帥為主的一派主張首先對付兵域族,理由很充分,隻要打垮兵域族,狂獸族就隻能在本土作戰,自然不會有什麼威脅。哪怕狂獸族在這個時候發動進攻,最多也隻是對正在構築的防線構成一定威脅,不足以對極境族的核心區域,至少是本土恒星係構成威脅,也就不會造成多大的損失。相反,如果因為出兵攻打狂獸族而錯過了寶貴的機會,給了兵域族完成調動艦隊的時間,那麼在拿下狂獸族之前就會遭到兵域族艦隊的攻擊。到時候,哪怕兵域族艦隊沒有進軍南部大區,也會在中心大區的戰鬥中給極境族造成巨大麻煩,甚至成為極境族的主要對手。更重要的是,極境族還沒有完成戰爭動員,也不可能立即完成,因此沒有足夠的能力同時與兩個二流頂級文明交戰。也就是說,如果在攻打狂獸族的時候,被迫跟兵域族交戰,那麼極境族就會兩線作戰,從而在各個方麵出現無法解決的問題,甚至會因此遭受慘敗。隻有首先攻打兵域族,才能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按照這些統帥的意思,在攻打兵域族的時候,隻需要分出一部分戰艦封鎖狂獸族,就能夠消除狂獸族的威脅,至少不用擔心兩線作戰。

顯然,以軍團統帥為主的另外一派並不讚同這個觀點。

按照這一派統帥的意見,狂獸族的綜合實力在兵域族之上,而且狂獸族統治的恒星係比兵域族多得多。如果首先攻打兵域族,哪怕作戰行動非常順利,也必然需要耗費足夠多的時間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狂獸族肯定會在此期間發動襲擊,同時加強本土的防禦部署。哪怕不用考慮狂獸族的反擊,也必須為接下來對付狂獸族著想。這就是,隻要狂獸族完善了本土防禦,那麼在攻打狂獸族的時候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無法在不造成嚴重後果的情況下戰勝狂獸族。關鍵就是,狂獸族死戰到底的意誌遠遠超過了兵域族,而且狂獸族軍團的戰鬥力也很強悍。如果被迫一個接一個的攻打狂獸族控製的恒星係,那麼極境族要付出的代價幾乎無法想像。

此外,這派統帥還指出了一個問題。

這就是,如果首先對付兵域族,就必須分出一部分戰艦去封鎖狂獸族,確保狂獸族不會利用這個機會發動反擊。

那麼,需要分出多少戰艦才能封鎖狂獸族?

顯然,這是一個無法給出精確答案的問題。

隻有一點可以肯定,即絕對不容易。

很簡單,在昆陽族、狂獸族與兵域族當中,狂獸族的轄區範圍最大,擁有的恒星係也最多。早在三個一流頂級文明統治銀河係聯盟的時期,狂獸族的轄區範圍就隻比極境族小。在三個一流頂級文明覆滅之後,狂獸族的勢力範圍擴大了上百倍。關鍵是,狂獸族需要足夠多的恒星係。別忘了,昆陽族一直堅持精兵政策,兵域族主要依靠艦隊,隻有狂獸族以軍團的規模為主。不管是出於讓狂獸族擴充軍團,還是更有效的控製奪取的恒星係,昆陽族與兵域族都沒有跟狂獸族爭奪勢力範圍。

在中心大區,有三分之一的恒星係屬於狂獸族,或者由狂獸族的軍團占領。

更重要的是,這些恒星係極為散亂,幾乎分布在整個中心大區裏麵,而不是集中在某個區域。

也就是說,要想徹底封鎖狂獸族就得封鎖整個中心大區。如果隻是封鎖狂獸族,並且把狂獸族與兵域族分割開來,那麼需要動用的戰艦甚至超過了封鎖中心大區。很明顯,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哪怕隻是封鎖狂獸族的傳統勢力範圍,也就是狂獸族在戰前就控製了的恒星係,也需要動用數萬艘戰艦,還需要控製一些關鍵恒星係。在極境族還沒有完成戰爭動員的情況下,抽調這麼多的戰艦,還要分散一些軍團,必然會對攻打兵域族的作戰行動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