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可行之法(1 / 2)

不用楊屹詢問,楊二大致解釋了一番。

這就是,利用這些來自創造者的技術,製造一個尺度達到恒星係統級別的,哪怕比不上龐大的阿爾法星係,也能夠容納上億個恒星係的空間碎片,並且利用創造者留下的物品,也就是被楊屹稱為“矛盾”的物品為空間碎片提供穩定存在必須的原能,使空間碎片不再需要從三維宇宙中獲取原能,也就跟三維宇宙脫離了關係。因為不需要跟三維宇宙關聯,所以不用留下進出三維宇宙的通道,或者說進出這個空間碎片的權力掌握在內部人員手上。外部存在就算有著極為強大的實力,因為不知道這個空間碎片的位置,也就無法靠自己的實力進入空間碎片。

簡單的說,這就是一個縮小版的,隻有恒星係統級別的三維宇宙。

雖然完全無法跟真正的三維宇宙媲美,但是其內部空間足以容納已知的所有生物,並且為這些生物提供足夠的生存資源。隻要加以適當的限製,也就是控製生物的繁衍速度,以及所掌握的技術,那麼這個縮小版三維宇宙中的資源與空間足以讓南北阿爾法星係裏麵的所有生物存在數十億年。如果有必要,而且條件允許,還可以從外麵的三維宇宙獲取資源,延長這個縮小版三維宇宙的存在時間。當然,對於任何一種生物來說,幾十億年的時間已經足夠的漫長了。

這裏麵,最為關鍵的就是對生物做出的限製,特別是科技方麵的限製。

原因很簡單,如果沒有這樣的限製,很多智慧生物都能夠通過自然進化掌握極為先進的科技,比如跨恒星係宇航技術。隻要掌握了這樣的技術,生物就能離開誕生的恒星係,前往其他恒星係,最終到達所有恒星係,從而知道他們所在的宇宙其實並不龐大,空間與資源都不是無限的。那麼在本能,也就是生存與繁衍的驅使下,這些率先掌握了先進技術的生物必然會把其他生物當成敵人。在控製了所有的恒星係之後,這種幸存下來的生物還會尋找突破已知宇宙的途徑。

結果很明顯,隻要有一種生物掌握了足夠先進的技術都會導致這個縮小版的三維宇宙遭受滅頂之災。以人類的進化速度來看,在不受限製的情況下,智慧生物能夠在短短幾十萬年內取得突破。相對於縮小版宇宙能夠存在的時間,以及相對於三維宇宙的壽命,幾十萬年顯然極為短暫。

當然,所謂的限製,顯然不是來自楊屹,或者其他強大的存在。別的不說,楊屹顯然不會在這個縮小版的宇宙裏守候幾十億年,恐怕也沒有任何一個存在願意在幾十億年的漫長時間內充當眾生的造物主。因此這個限製,隻能是某種機製,即一種不需要外界支持就能夠長期存在的基本現象。

為此,楊二想出了一個辦法。

這就是,通過降低縮小版宇宙中的原能密度來提高進行空間跳躍的難度,從而讓普通生物無法掌握跨恒星係宇航技術。說得簡單一點,原能是空間的基礎,降低原能密度等於降低了空間的關聯性。雖然在理論上依然可以利用原能來開啟空間通道,但是在原能密度太低的情況下,隻是獲取足夠多的原能就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哪怕某種生物發現了原能,並且掌握了獲取與控製原能的技術,其所在的恒星係裏也沒有足夠多的原能,因此無法獲得足以打開空間通道的原能。簡單說,如果這種生物已經發現原能是關鍵,並且知道可以利用原能來進行跨恒星係航行,甚至掌握了收集原能的技術,那麼當他們進行嚐試的時候,就會導致所在恒星係毀滅。雖然這會導致這種生物滅亡,但是毀滅的隻是一個恒星係,而不是整個縮小版的三維宇宙。更何況,恒星係在毀滅之後還能重生,而且在新生的恒星係裏麵會再次誕生聲明。相對於會掉整個縮小版三維宇宙來說,隻是一個恒星係與一種生物,顯然是很微小的代價。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

降低原能密度,還會導致光速減慢。在恒星係的間隔距離一定的情況下,光速減慢意味著通過常規手段進行跨恒星係航行變得更加困難。簡單的說,如果縮小版宇宙裏的光速隻有三維宇宙中的十分之一,那麼在恒星係的間隔距離相當的情況下,通過常規手段進行跨恒星係航行的時間將延長到十倍。此外,受到時空效應影響,哪怕掌握了利用原能的技術,飛船的最快速度也有達到十分之一光速。如果沒有掌握原能技術,沒有一種能源能夠讓飛船超過百分之一光速。這就意味著,從一個恒星係飛往另外一個恒星係,需要數千年,甚至數萬年的時間。顯然,對於絕大部分生物來說,這都極為漫長,不但超過了正常壽命,也超過了一般設備的正常運行時間。等於說,通過限製光速能夠讓任何一種生物無法通過常規手段進行跨恒星係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