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荒蕪之地(1 / 2)

如果從範圍尺度上比較,格林尼治隕石帶與南北阿爾法星係相當,隻是缺少足夠多的大型天體。當然,這也不是說格林尼治隕石帶裏沒有大型天體,隻是數量稀少,而且沒有形成恒星係。

在過去的幾億年裏,格林尼治隕石帶裏的天體受南北阿爾法星係的影響,主要是兩個恒星係統巨大的引力,主要天體都集中在了南北兩端,即格林尼治隕石帶的中央地帶幾乎沒有天體,更別說大型天體。

隻是,幾乎沒有並不等於沒有。

在經過了幾億年的演變,承受了南北阿爾法星係的巨大引力,依然留在格林尼治隕石帶裏的天體都有著巨大的質量。也就是說,留在格林尼治隕石帶中央地帶的隻能是質量大到能夠不受兩個恒星係統的影響,並且穩定存在數億年的天體。顯然,符合這些條件的隻能是大型黑洞。

其實,在過去幾千年裏,人類聯邦一直沒有搞清楚格林尼治隕石帶裏的黑洞數量,隻有一個大概統計數據,在一萬到十萬之間,而且被人類探測到的黑洞都是大型黑洞,其中最大那個的質量相當於家園星係的一百五十萬倍,即便最小的都相當於家園星係的十萬倍,其他的質量在家園星係的二十萬到五十萬倍之間。

一直以來,人類聯邦的科學家認為,正是這些大型黑洞的存在,格林尼治隕石帶才沒被南北阿爾法星係的巨大引力撕裂,穩定存在了數億年。隻不過,這些黑洞較為分散,而且沒有一個的質量大到能夠統治格林尼治隕石帶裏的所有天體,因此格林尼治隕石帶沒能擺脫南北阿爾法星係的束縛,即成為一個獨立恒星係統。更重要的是,這些已經被人類聯邦發現的黑洞的總質量也不夠巨大,哪怕合並成一個黑洞也無法跟恒星係統的中心黑洞媲美,因此格林尼治隕石帶沒有成為獨立恒星係統的基礎條件。按照人類聯邦科學家的測算,再過大約十億年,南北阿爾法星係就能靠引力捕獲格林尼治隕石帶裏的所有常規天體,各自獲得更多的物質,從而徹底斷絕關係,不再是伴生恒星係統,而格林尼治隕石帶中央地帶的那些黑洞將成為孤立的天體。在擺脫了南北阿爾法星係的影響後,這些黑洞將會更加隱秘,也更難以被發現,最終將成為兩個恒星係統之間的死亡陷阱。隻不過,在成為孤立天體的同時,這些黑洞也將失去捕獲其他天體的機會,然後在幾億年、甚至幾十億年的漫長生命中逐漸耗光自身能量,最終徹底泯滅。

當然,不止是黑洞,宇宙中的所有天體最終都會徹底泯滅。

所幸的是,至今沒有一種生物掌握徹底摧毀黑洞,卻不會引發災難的手段。事實上,除了第二紀元的人類文明,還沒有一個文明摧毀過黑洞。其實對大部分文明來說,沒有理由去摧毀黑洞。

雖然黑洞是這個宇宙中最恐怖的存在,能夠吞噬一切物質與能量,並且將物質壓縮到極限,從而徹底破壞物質的內部結構,但是黑統統樣是不可缺少的存在,是宇宙能夠穩定存在的掛念因素。很簡單,黑洞產生的巨大引力對所有天體都產生了影響,以此限製了各個天體的運動軌跡。如果沒有黑洞的限製,那麼恒星係統內的各個恒星係將因為自身無法產生足夠強的引力而逐漸遠離,成為孤獨的恒星係,而恒星係統也將因此消亡,最終讓跨恒星係變成垮恒星係統。

事實上,在人類觀察到的所有恒星係統中,都有一個質量極為巨大的中心黑洞,而且恒星係統裏麵的天體全都圍繞這個中心黑洞運轉。當然,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某些恒星係統有兩個、甚至多個質量巨大的黑洞,由此形成多個中心,而恒星係統裏的其他天體圍繞這些中心進行極為複雜的運動。隻不過,不管有多特殊,任何一個恒星係統裏麵都有質量足夠大的黑洞。這也成為了判定恒星係統的基礎依據,即沒有巨型黑洞就不算恒星係統,隻能當星雲看待。

顯然,南北阿爾法星係的最特殊的存在。

可以說,在人類發現的所有恒星係統中,隻有南北阿爾法星係沒有中心黑洞,也沒有質量大到能夠影響與束縛所有天體的黑洞。也正是如此,人類聯邦的科學家認為南北阿爾法星係的狀態不可能一直維持下去,必然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候發生劇變,要麼在各自的中心區域出現一個質量足夠巨大的黑洞,並且最終演變成中心黑洞,要麼會漸漸消散,最終演變成混沌狀的星雲。隻不過,如果有足夠多的時間,比如幾十億年後,南北阿爾法星係肯定會再次融合到一起,並且誕生一個巨大的中心黑洞,最終成為一個龐大的恒星係統。隻是,在那個時刻到來前,南北阿爾法星係裏的所有天體,甚至是所有物質都將徹底毀滅,現在的一切都將遭受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