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起源之迷(1 / 2)

毫無疑問,這台信息儲存器,準確的說是裏麵的那些科技資料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雖然楊屹隻大致瀏覽了一遍,但是那些先進技術依然讓楊屹瞠目結舌。別的不說,其中就有楊屹現在最需要的技術,即製造S級以上品質的小型原能轉換器所必須的,將原晶加工成核心部件的技術。通過這項技術就能解決沒有聖器的問題,事實上製造任何一種小型原能轉換器都無需用到聖器。楊屹有足夠多的原晶,其他材料也很多,有了這項技術就能大批量生產高級小型原能轉換器了。隻要有足夠的高級小型原能轉換器,楊屹就能仿照昆陽族組建一支完全由戰兵組成的軍隊。此外,還有製造大型原能轉換器的技術,特別是用在主力艦上的S級以上品質的大型原能轉換器。隻是楊屹並不是很重視這項技術,因為有了戰兵,他需要的是先進的太空戰機,不是龐大的戰艦。至於製造太空戰機的技術也有,不過利用的難度更大一些,主要是缺少生產先進太空戰機所必須的材料。隻不過,這些問題肯定能夠在將來得到解決。

隻是,楊屹現在找的並不是這些東西。

“鏡相轉變”技術確實存在,而且很詳細,隻是楊屹不是科學家,也沒進行過係統的學習,所以根本看不懂。在迅速瀏覽了一遍之後,楊屹失望的發現,保存下來的全都是技術層麵上的東西,根本就沒有提到另外的恒星係統。就算黃偉成已經對附近的某個恒星係統進行了全麵觀察,有一些驚人的發現,也沒有保存下來。隻是在楊屹看來,黃偉成未必了解將要前往的恒星係統。他做的那些準備隻是防範於未然,就像銀河係聯盟的文明來到南阿爾法星係之前一樣,在各艘飛船上都配備了先進武器。

當然,可以肯定的是,黃偉成不是帶著梅森族去探索其他恒星係統,而是去占領其他恒星係統。也就是說,在到達其他恒星係統之後,黃偉成將用帶去的艦隊與軍團消滅當地的土著文明。隻有在控製了整個恒星係統之後,黃偉成才會讓銀河係聯盟的其他文明重生,再次建立一個以人類為核心的聯盟。

問題是,為什麼要讓其他文明重生呢?

顯然,在遭到背叛的情況下,黃偉成沒有任何理由讓人類與梅森族之外的文明在其他恒星係統裏麵重生。從長遠發展來看,更加沒有這個必要,因為增加一個文明,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資源。哪怕已經掌握了跨恒星係統宇航技術,資源也是有限的,沒有任何理由在那些背叛了人類的文明身上浪費資源。再說了,就算沒有其他文明,人類與梅森族依然有足夠的能力控製某個恒星係統,在短時間內發展壯大。如果無法戰勝當地的土著文明,就算有更多的文明也是一樣的結果。

那麼,黃偉成為什麼要帶上所有文明的基因樣本?

帶著這個疑問,楊屹又仔細察看了一遍,找到了一份非科技資料,準確說是社會科學方麵的資料。

這是一份來自第二紀元初期,甚至有可能是第一紀元末期的資料。

看完這份資料,楊屹才明白了過來。

在得知了第二紀元的輝煌之後,楊屹一直想不明白,當時的人類那麼強大,為什麼要讓其他文明發展壯大?沒有其他文明,人類能獨霸銀河係,哪怕資源同樣會耗光,也不會是短短幾千年。從這個角度來看,就算人類科學家是導致銀河係毀滅的元凶,那麼銀河係聯盟的其他文明就是幫凶。很簡單,正是因為有太多的文明迅猛發展,消耗了太多的資源,才迫使人類科學家不計後果的尋找跨恒星係統宇航技術,也才有了後來的災難。至少在消耗資源這個問題上,銀河係聯盟的所有文明都對“滅世災難”有一定的責任,甚至可以說該承擔主要責任。很簡單,在第二紀元,人類的人口數量並不是很多,因此為了生存繁衍消耗的資源並不多。雖然人類掌握了銀河係的絕大部分資源,但是主要用於科學研究,所有文明都是人類科研成果的受益者。如果沒有其他文明,銀河係就不會在短短幾千年內毀滅,人類科學家能夠獲得更多的時間,也就能從容的進行跨恒星係統宇航技術的研究工作,最終在理論上取得重大突破,從而實現跨恒星係統宇航。

顯然,不管怎麼看,人類都沒有理由讓其他文明消耗寶貴的資源,至少沒有理由幫助其他文明發展壯大。

在遇到玉霆軒的記憶體之後,楊屹才知道,人類科學家始終相信一個假想,即銀河係內的各個文明有某種關聯,而且這個關聯跟所有文明的由來有直接關係,如果能搞清楚各個文明之間的關聯,也就有希望找到人類、以及眾多文明的由來,甚至能夠解開這個宇宙中最大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