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鏡相轉變(2 / 2)

至少,黃偉成是這麼認為的。

其實,這也是黃偉成他們選擇南阿爾法星係的原因之一。

很簡單,南阿爾法星係的規模是銀河係的上百倍,是眾多與銀河係相鄰的恒星係統中規模最大的一個。更重要的是,南阿爾法星係是雙子伴生恒星係統中的一個,與之伴生的北阿爾法星係的規模同樣十分巨大。也就是說,南阿爾法星係與北阿爾法星係能夠為銀河係聯盟的文明提供相當於銀河係數百倍的資源,能夠支持人類科學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也就更有希望取得突破。相對而言,其他相鄰恒星係統要麼離得更遠,要麼規模不夠大,條件都比不上南阿爾法星係。

在來到南阿爾法星係之後,黃偉成所做的事情,其實也主要是進行相關的深入研究。

事實上,這也是梅森族一直以科技為主的根本原因。

隻是,黃偉成隻是一名科學家,而且人類沒有長生不老的秘訣。

因為不能一直處於蘇醒狀態,所以黃偉成別無選擇,隻能把絕大部分操作性的科研工作交給對他絕對忠誠的梅森族科學家。當然,他也為梅森族定下了一切以科學研究為主的基本方針,並且在初期幫助梅森族取得了很多成就,讓梅森族成為銀河係聯盟中科技實力最強的文明,鞏固了梅森族的地位,甚至讓梅森族成為了不可否卻的存在。可以說,沒有黃偉成就沒有現在的梅森族。隻可惜,梅森族其實並不適合搞科研,或者說梅森族存在一些無法克服的生理缺陷。關鍵就是,梅森人的創造力遠遠比不上人類。如果隻是從事普通研究,還沒什麼問題。可是讓梅森族科學家進行一些創造性的研究,特別是探索未知領域,那就沒什麼好指望的了。

正是如此,在過去的幾千年裏,黃偉成每隔五百年蘇醒一次,檢驗科研成果,對梅森族的科學家提供指導,確定隨後五百年的科研方向,製定一份詳細的可選計劃,必要的時候還得培養一批科學家。

當然,黃偉成每次蘇醒的時間都很短,對多不超過十年,一般也就五年左右。

原因很簡單,他是來自第二紀元的人類科學家,就算除掉冬眠時間,他的壽命也超過了一千歲。以人類的延壽技術,他已經算得上壽終正寢了。如果不是沒有實現理想,恐怕他早就放棄了追求。

雖然指導梅森族進行科研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遠遠達不到黃偉成的預期。

幾千年來,梅森族科學家取得的進展最多等同於人類科學家在五百年內取得的成果。所幸的是,黃偉成帶來了第二紀元的科研成果,而且一些關鍵的技術資料保存了下來,因此梅森族科學家並不是從頭做起,隻是在人類科學家已經打下的堅實基礎,或者說已經建起的高樓大廈上再上一層。

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鏡相轉變”技術。

事實上,“鏡相轉變”也被黃偉成當成了唯一的希望,是他認為能夠在跨恒星係統宇航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所在。

能夠取得突破,發現“鏡相轉變”技術,既有很大的偶然性,也是必然的結果。

偶然因素就是幾次格林尼治戰爭,即矽魅大軍每次都能突然殺入南阿爾法星係,讓黃偉成相信矽魅聯盟掌握著某種銀河係聯盟沒有的空間跳躍技術,也以此為切如點,指導梅森族科學家在該方向上展開深入研究,並且最終取得了關鍵突破,發現了矽魅大軍突然殺入南阿爾法星係的秘密。

隻是,這個發現也隻有可能在南阿爾法星係裏麵取得。

這就是,南阿爾法星係沒有中心黑洞,而且北阿爾法星係也沒有,兩個恒星係統是通過相互影響保持穩定。也就是說,南阿爾法星係與北阿爾法星係的基本運行規律與銀河係完全不一樣,因此在南阿爾法星係裏麵可以用一些在銀河係裏麵根本就不存在,也就不可能被人類科學家發現的方式進行空間跳躍。

顯然,這不隻是技術上的突破,而是理論上的突破。

正是有了這個發現,並且通過這個發現取得的理論上的突破,讓黃偉成最終找到了能夠進行跨恒星係統宇航的“鏡相轉變”技術。隻不過,該技術依然隻在理論上可行,因為從來沒有進行過實驗,也無法進行實驗。在黃偉成準備把理論轉變成行動的時候,楊屹的出現改變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