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繼承之戰(1 / 2)

所謂的“會議”,也就是確定由誰來指揮這次作戰行動,以及各方出動的軍團數量。

按理說,是庫裏亞發起倡議,也就應該由庫裏亞擔任指揮官。此外,庫裏亞是庫圖姆的繼承人,其他戰王也早已承認他的繼承權,而出兵的都是原本隸屬於庫圖姆的戰王,由庫裏亞擔任指揮官可以說是合情合理。隻可惜,在七個頂級戰王插手介入,隆巴多親自出麵充當中間人之後,顯然不可能讓庫裏亞指揮這次作戰行動。至於其他戰王,更加沒有資格跟隆巴多說三道四。隻是在出兵的問題上,隆巴多的態度也很明確。遭到入侵的是庫圖姆管轄的區域,就算庫圖姆已經死了,也應該由庫圖姆的手下出兵消滅敵人。至於其他頂級戰王,最多隻是提供協助與支持。

在會議開始之後,隆巴多就明確表示,他願意提供艦隊支持庫裏亞等戰王出兵剿滅入侵的敵人,但是不會派遣軍團參與戰鬥,得由庫裏亞等戰王出動軍團。此外,隆巴多還代表所有頂級戰王做出保證,在剿滅入侵的敵人之前,包括他在內的頂級戰王絕不會發動針對庫裏亞等戰王的進攻行動。

其實,關鍵不是出兵,也不是由誰指揮。

說白了,遭受入侵的是庫圖姆的轄區,就算隆巴多等頂級戰王沒有出麵,庫裏亞這些原本隸屬於庫圖姆的戰王也要出兵收複失地。隆巴多肯提出動艦隊提供支持與援助,已經很不錯了。至於由誰指揮戰鬥,其實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不管是誰,出兵參戰的戰王依然是各自為陣。原因就是,在繼承權塵埃落定之前,沒有一個戰王會交出手裏的軍團。即便達成協議,決定聯合作戰,並且選出了指揮官,這些戰王也會有所保留,絕對不會因此讓別人來指揮自己的軍團。

這些戰王關心的,其實是繼承權。

可以說,這也是他們願意來這裏,跟庫裏亞與隆巴多坐在一起的根本原因。

在發出倡議的時候,庫裏亞就明確提到,由這場戰爭來決定繼承權,即在戰爭中做出的貢獻最大的戰王才有資格繼承庫圖姆的衣缽。也正是如此,那些戰王才響應了倡議,來到這裏跟庫裏亞商量出兵作戰的事情。隻是,在商量正事之前,這些戰王明確提出,必須把繼承權的問題確定下來。

其實,問題也在這裏。

如果聯合出兵,並且聯合作戰,如何確定誰做出的貢獻更大一些?到時候,也就是指揮官的一句話。就算擔任指揮官的不是庫裏亞,而是隆巴多,也不是所有戰王都認為隆巴多能夠秉承公正。再說了,就算隆巴多秉承公正,也很難明確每個戰王做出的貢獻,從而無法以此確定繼承權。

會議開始後,這個問題成為了主要話題。

在所有戰王表明了立場之後,隆巴多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即願意出兵參戰的戰王輪番發動進攻,誰打下了被敵人攻占的要塞廢墟,並且消滅了所有入侵之敵,誰就繼承庫圖姆的衣缽。

這確實是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隻是新的問題也由此產生,即出兵順序。

因為所有戰王已經知道,到來的隻是人類遠征軍的先頭部隊,總共也就一萬多人,而且占領的是一座廢墟,沒有艦隊支持,也沒有可以據守的要塞,所以在這些戰王看來,消滅這支人類軍團根本不是什麼問題,也許第一個出兵的戰王就能凱旋而歸,根本不會給其他戰王出兵的機會。

顯然,沒有哪個戰王願意錯過這個機會。

最終,依然是隆巴多提出了解決辦法,即通過抽簽的方式決定出兵順序。

因為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而且必須把出兵的事情確定下來,所以包括庫裏亞在內,所有戰王都接受了隆巴多的提議。

抽簽的結果其實沒多大的懸念,庫裏亞沒有抽到上上簽,不過也不是很糟糕,排在第三位。此外,在他前麵的兩個戰王都不算強大。用庫裏亞的話來說,就算這兩個戰王把手上的軍團全都派出去,甚至是聯合作戰,也未必能取勝。再說了,楊屹顯然不會把繼承權送給這兩個家夥。

雖然隆巴多熱情挽留,請庫裏亞等戰王留下來參加由他親自舉辦的宴會,但是沒有一個戰王覺得有這個必要。

在確定了最後一個問題,也就是出兵的時間之後,會議宣告結束。

回到庫裏亞的戰艦上,楊屹等人才脫下了“頭盔”。

“現在怎麼辦?”

“也許,已經沒有必要對付那些家夥了。”

庫裏亞微微一愣,不大明白的看著楊屹。

“雖然先頭部隊隻有一萬多名官兵,不過全都是戰兵,而且在你之前的那兩個戰王都不怎麼樣,我們有足夠大的把握守住要塞。輪到你發動進攻的時候,我們再放棄要塞,並且撤回格林尼治隕石帶,你就能名正言順的獲得繼承權。”楊屹稍微停頓一下,又說道,“到時候就沒人能對你說三道四,哪怕戰皇出麵,你所立下的功勞也不能磨滅。等到你坐上頂級戰王的位置,我們再殺入北阿爾法星係。哪怕需要麵對隆巴多這樣的對手,有你的協助,也是穩操勝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