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校,航線規劃完畢,預計十五分鍾後到達。”
“好的,提前五分鍾提醒我。”
阿倫的影像消失了,林鳳回頭看了眼跟在後麵的楊屹,這才推開房門,進入“暗影”號的會議中心。
裏麵,參與行動的幾十名官兵正襟危坐,正等著林鳳與楊屹。
收到戰區司令部下達的命令後,林鳳就做了安排與部署。因為是去第一戰區,所以除了帶上楊屹等人,林鳳還增加了一個中隊。不是說林鳳對楊屹他們沒有信心,而是不太清楚此次任務的難度。
這也不能怪林鳳,而是戰區司令部沒有交代清楚。
命令內容隻有一句話:前往普羅米修斯星,協助當地的駐軍抵抗入侵,直到第一戰區的援軍趕到。
雖然對林鳳等特偵大隊的官兵來說,普羅米修斯星並不陌生,但是任務命令中沒提到當前的戰鬥情況,也沒提到駐軍規模。至於第一戰區的援軍會在什麼時候趕到,更是一個未知數。
在第一戰區,普羅米修斯星可以說是鼎鼎有名,跟惑神星不相上下。
這顆星球位於格林尼治隕石帶腹地,離停火線不到一億公裏,雖然有行星的體積,卻是一顆被氣態星雲包裹著的孤星。根據科學家推測,普羅米修斯星是恒星大爆炸的產物,準確說是殘留物。假以時日,大概數億年後,普羅米修斯星就能依靠自身的引力,將附近的星雲裏的物資吸引過來,在獲得足夠的質量之後演變成一顆恒星。如果幸運的話,還有可能出現幾顆行星。隻不過,那是數億年之後的事情,而且普羅米修斯星能否穩定的存在數億年都是個未知數。
不是說普羅米修斯星所處的區域不穩定,而是其戰略位置太重要了。
在千年前的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中,這裏就發生過一次極為慘烈的戰鬥。當時,為了配合第三戰區進軍北阿爾法星係,發動和平曙光戰役的軍事行動,第一戰區也發起了攻打普羅米修斯星的作戰行動。因為第三戰區已經推進到北阿爾法星係,所以矽魅聯盟沒有死守普羅米修斯星。此外,第一戰區順利攻占普羅米修斯星,拔掉了矽魅聯盟在格林尼治隕石帶南區的最後一個據點,也是矽魅聯盟簽署停戰協議,將半個格林尼治隕石帶讓給銀河係聯盟的原因之一。
可見,普羅米修斯星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
問題是,它離格林尼治隕石帶中線,也就是停火線實在是太近了。
雖然普羅米修斯星的價值,主要就體現在其位置上,但是戰爭結束之後,根據雙方簽署的停戰協議,普羅米修斯星所在區域為軍事禁區,不但不能進駐軍隊,連派遣警備部隊也不被允許。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人類軍團進駐普羅米修斯星,隨時都能以此為跳板,橫掃格林尼治隕石帶北區。
隻是,第一戰區並沒嚴格遵守停戰協議,普羅米修斯星也由此有了如今的麵貌。
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結束前,第一戰區司令部就秘密製訂了一套將普羅米修斯星建造成前沿要塞型軍事基地的計劃,並且在正式停火之後就派遣軍事工程人員,以戰損統計為名去普羅米修斯星進行實地考察。隨後,第一戰區司令部開始湊集設備物資,還專門組建了一支工程部隊。
可惜的是,沒等第一戰區製訂的建造計劃開始實施,停戰談判就結束了。
按照停戰協議,第一戰區隻能放棄建設前沿要塞的計劃。隻是,普羅米修斯星的戰略價值並沒因此降低。
事實上,“普羅米修斯”這個名字的來源就很有意思。
無法在普羅米修斯星上建設前沿軍事基地,第一戰區並沒放棄,而是鑽了停戰協議的漏洞。這就是,雙方能夠以治安為由,向非軍事區派遣非常駐性準軍事力量,以此維護非軍事區內的穩定局麵。
結果就是,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結束後還不到一百年,第一批星際傭兵與海盜就出現在了普羅米修斯星上,而且建起了臨時基地,為前往格林尼治隕石帶北區、甚至是北阿爾法星係的探險行動提供支持。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第一批來到這裏的傭兵與海盜稱這顆星球為“普羅米修斯”。
此後不久,第一戰區就以維護非軍事區的治安為由,向普羅米修斯星派遣了一支治安性質的準軍事力量,並且在此建造了一座軍事基地。在此後的數百年裏,這座簡易軍事基地穩步擴張,成為了一座巨大的軍事要塞,普羅米修斯星也因此成為了第一戰區管轄區域內最重要的前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