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輪進入港口,裹挾著冰雪的狂風才消停了下來。
一個巨大的能量屏障籠罩著港口,也隔絕了外界的狂風與低溫。能量屏障極為強大,頂部覆蓋了數十米厚的積雪。貨輪停靠的碼頭在冰層上開鑿而來,即便在港口裏麵,氣溫都在冰點以下。
四艘護航的戰艦沒有跟進來,在船隊進港後就離開了。
隨著貨輪靠上碼頭,一列由光腦控製的氣墊卡車駛上碼頭,起重機開始將貨艙裏的貨櫃放上氣墊卡車。整個卸貨過程都由光腦控製,全自動運行,不需要人員操控,僅有的幾名警衛在遠處發呆。
裝上貨櫃,車隊離開碼頭,駛向倉庫區。
港口很大,一眼望不到邊,隻是港口裏的人員少得可憐。除了分散的警衛,其他人都在調運中心。
依靠具有初級人工智能的光腦,碼頭工人要做的隻是做好調運安排。
不到半個小時,靠上碼頭的四艘貨輪就卸下了所有貨櫃,然後是另外四艘貨輪,兩個小時之後就能完成卸貨作業。
效率之高,即便是家園星係的太空港,也就這個水準。
隻是,這座港口的存在時間並不長。
碼頭是在冰層上開鑿形成的,包括起重機、氣墊卡車在內,全都是模塊化設備,能夠由光腦控製自行組裝。即便是倉庫、道路、警衛的了望塔與港口調度中心,也是由模塊化設備組裝而成。
全是軍事設備!
在曆次格林尼治戰爭中,人類聯邦的頭號問題不是敵人太過強大,也不是征召不到足夠的兵員,而是後勤保障永遠跟不上作戰消耗。甚至可以說,人類聯邦的軍團能在戰場上走多遠由後勤保障決定。這不僅是人類聯邦才有的難題,也是整個銀河係聯盟的難題。比如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後期,銀河係聯盟在把戰線推進到北阿爾法星係,奪得戰場主動權的情況下,卻跟矽魅聯盟停戰,主要就是後勤保障跟不上。當時,展瑞麟盛怒之下,依然接受了停戰協議,也是如此。
為了解決後勤保障的難題,人類聯邦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也製訂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規章與規範。
其中就包括統一的保障條令。
比如,人類聯邦的所有重型裝備,包括重型坦克、裝甲戰車與氣墊卡車在內,長度、寬度與高度各有三種尺寸。又比如,所有彈藥,包括電磁槍與電磁炮在內,都嚴格采用標準口徑。還有,能源係統與動力設備,甚至包括軍用口糧,全有統一的規範。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提高後勤保障的效率。
由此帶來的好處也顯而易見。
就拿這座港口來說,隻要把各個功能模塊送過來,工程部隊能夠在幾個小時之內完成基礎建造,然後投入運行。
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的“和平曙光”戰役初期,第三戰區的工程部隊甚至在一天之內建好一座可以停靠上百艘戰艦,容納上百萬官兵,能夠同時支持數十個軍團在前線作戰的太空堡壘。
顯然,能在短期內建成這座港口的,肯定是工程部隊。
能夠在和平時期調動工程部隊,並且瞞過戰區司令部,在神農星上建造一座港口的隻有羅鎮宇。
“這是最後一批,我核對過了,沒有問題。”
“今晚有活動?”
開始說話的那名高個軍官苦笑著說道:“這個鬼地方,能有什麼活動?”
“是啊,鬼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離開這裏。”
“應該快了吧。”
“有消息?”另外一名矮胖軍官追問了一句。
“我也是聽說的,好像鐵塔那邊已經有所動作,林烈勳去了特偵大隊的老巢,肯定會在近期采取行動。”
“這麼說,我們很快就能回家了。”
“希望如此。”高個軍官站起身來,說道,“今天還不錯,沒什麼麻煩事,收尾的工作交給你了。”
“行,等下餐廳見。”
拍了拍矮胖軍官的肩膀,高個軍官才轉身朝門口走去。
調度中心總共有六個人,因為隨時都有船隊到達,所以六個人分成三班,隨時有人在調度中心值班。
現在,離換崗還有半個小時。
調度工作非常無聊,主要就是清點與核對船隊送來的貨物,為所有貨櫃編號,然後在光腦裏備案。至於這些貨物會用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運出去,全都由光腦控製,不用調度人員插手。
其實,這些調度人員根本不知道貨物的去向。
他們隻知道,隨時有貨輪在碼頭上卸貨,所有貨櫃都運往倉庫,可是倉庫卻從來沒有裝滿過。
當然,調度人員不會關心貨物的去向,那不是他們該關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