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請君入甕(1 / 1)

長安鳳閣內,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柬之正端坐飲茶,青瓷杯中,蜂蜜香料混雜,濃烈香氣直衝鼻端,讓人心曠神怡。 WwWCOM有中書舍人報,大理寺丞謝立平言有緊急要事求見,不肯透露是何要事。張柬之心知這大理寺品級雖低,卻是這長安城緊要之所,萬萬不可輕視,傳入閣覲見。

早已等在門外的謝立平聽得覲見,連中書舍人的傳話都等不及,“彭”的團身撞開了門,五體投地跪於張柬之麵前。驚慌高喊:“反賊張角顯於長安!已被在下將反賊擒拿,還請示下!”

眼看這平素莊嚴整潔的大理寺丞朝服散亂,披頭散,開口就是“反賊張角”,張柬之措手不及,一陣寒氣湧上心頭。這張角的大名,哪個官員讀書人不知?如今下太平,這長安城難道已經陷入到了刀劍兵禍之中?為何自己一點消息也不曾得知?

“啪!”卻是張柬之失手打碎了手中龍鳳呈祥團瓷杯,不顧形象一把拽起謝立平:

“立刻召集官差衙役!分頭召集各裏退伍老兵!待我調集兵馬。。。。。。。。。等等,你你把反賊擒獲了?”

卻是心神大亂,沒反應過來,這平日裏不顯山不露水的尋常官吏,居然還有這等手段?

心道能被謝立平搞定的反賊隻怕也不是什麼厲害貨色,隻是事關張角,卻不能視。定下神來,細細問之詳情。等看了奏折,張柬之心中大罵,這狗曰的謝立平故做大言驚上官,也是個求名不要命的主。

隻是這張角不聞久已,萬萬沒想到居然長安城外,居然還有百姓敢朝拜這等反賊?見微知著,卻是不可輕視!忽略了奏折中的水分,張柬之心知關鍵還是要著落在百太平身上。問及謝立平,才知這新鮮出爐的護國真人此時正在鳳閣外等候。

傳了白太平進閣,張柬之鄭重行禮,既是尊敬白太平護國真人身份,也是感激白太平挖出此等密案。要是讓這朝拜張角蔚然成風,隻怕莫謝立平,就是張柬之這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大丞相也脫不了關係。

不待張柬之細問,白太平便主動將自己如何現這等大案的情形一一道來。除了來源和謝立平指導不盡不實外,其他諸般情節均如實相告,並無誇大之處。與謝立平驚人之言相比,更得張柬之好感。

為謹慎起見,張柬之親自入大理寺,提審眾犯直至深夜,心中才鬆了一口氣。知道並無造反的危險,不過是些無知農夫頭昏糊塗。這才連夜去大明宮,稟報明宗。

但凡牽扯到這謀反一事,任何皇帝都絕不會有半分留情,明宗當即派了心腹宦官魚朝恩,入大理寺欲嚴刑逼供,深挖不放,總要將其斬草除根!誰知魚朝恩入了牢,才現原來萎靡不振、無精打采的眾犯,竟然已是全部身亡!

這等大案,不管如何往險處想,都不為過。這些人犯死的頗不是時候,自然這牢上下脫不了關係!眾犯身死,又如何嚴刑以求牽連政敵?

魚朝恩大怒,當即將牢上下打進了牢,白日間這些牢衙役還以為上落下大功,抖擻精神仔細搜查了眾犯。如此對一幫窮的連褲子都快穿不上的犯人自然不是為了圖財,就是防著私藏利器毒藥,落下幹係。誰知日防夜防,還是上飛來了橫禍!

這些都是牢的老人,自然知道不論如何,自己隻怕免不了遭受嚴刑拷打。一想到牢裏前主管來俊臣所明的定百脈,喘不得,突地吼,著即承,失魂膽,實同反,反是實,死豬愁,求即死,求破家十大酷刑。自知到時欲求死而不得,多有連夜撞牆咬舌自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