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1)

相傳太古年間,陰陽未合,元氣未分,天地未成,萬物不得其生。

洎乎元氣蒙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矣。

天地初分,又成萬法。萬法交融,衍之為道。道者,無形無象,天地之源,自然之本。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分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裏,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虻。

黎虻雖是這世間萬物之一,卻蒙天地垂憐,得其菁華,生有智慧。天資卓越者,可感陰陽之調和,自然之變幻,引天地之靈於身。

初時強其血肉,伐其筋骨,延年益壽。小成則能劈石裂土,禦物騰空,借五行之氣幻化世間萬物,避得百難。若至大成,可窺天地之根本,衍化五行之源於身,挪山填海,飛天遁地,無所不能。

未得道者,不聚天地之氣,待本源氣體殆盡之時,其身便將歸於混沌,尓後曆經百十年月方能再集天地之靈,借眾生之體乃孕成形。或為蠕蟲,或為遊魚,或為飛禽,或為走獸,生生世世,曆盡災劫,不悟天地,輪回不止。

而得道者可借天地之力淩駕於萬物之上,雖出於眾生萬物,卻因年月漸久便生出傲慢,常日自詡為仙,貶其未得道者為凡。

因凡者不具其能,一生不過數十載,皆是日夜思慕仙者之大神通、大法力,甘為牛耳而求取長生之法。

奈何凡者生來愚昧,仙者恥與其為伍,每每有凡者跪拜求訪之時,皆是閉門謝客。若是使其心生滿意,或可隨口說上幾句法門算做打發,但若惹得仙者煩悶,便是傷了幾隻螻蟻性命也不為過。

然,萬物數以兆記,少上一些亦無礙。世間多磨難,為求長生,縱是身死又何妨?不過是多曆些災劫罷了!

卻歎這世間螻蟻之多,如過江之鯽一般,竟是殺不勝殺。眾仙無奈,唯有集合仙者之力,施得大神通布下法陣,又輔已大智慧,在那青天之上建了許多宮宇大殿,便稱為之天界。許是天界初成,過於鄙陋,眾仙便又施下大能耐,把凡間那些個秀麗山川,瑩石翠玉,瑰寶奇珍,通通收羅上來,方才罷手。

雖說這仙者盡數上了天界,但一些修仙的法門還是被凡間愚昧眾生記錄下來。盡管都是些零散殘句,卻也是給了億萬生靈一絲希望。

為了脫離世間之苦難,跳出生死之輪回,凡間修仙問道之人便越發多了起來。可惜修仙講究天資與悟性,尋常人即使花費一生的心血也不可能邁進這個大門,而天資過人者若悟性不夠,終生也修不得大成。

為區分修仙者的修為高低,眾修仙者遂把修士分為六大級別:引氣、築基、化形、元嬰、金身、禦雷。其中前五大級別又分為:小成,大成,巔峰三個階段。元嬰又稱為結嬰,身引天地之氣結為嬰靈,此後便可窺探世間大道。金身名為不滅金身,乃是強健肉身的境界。金身不滅,本源不竭,故得此名。至於禦雷,則是金身大成境界修士渡過雷劫後的統稱。因渡雷之後便可駕馭雷電之威,遂稱之為禦雷。禦雷修士又分為八個階段,每晉級一個階段便需渡一重劫雷,渡雷次數越多,劫雷威力越大。

當禦雷修士渡完八次雷後,便隻需再渡一次雷劫即羽化成仙。不過飛升劫雷極為厲害,共有九道之多,且渡雷之時,一道接著一道,光是第一道雷便可抵得前麵八次劫雷相加之威。而多數渡飛升劫雷之修士在承受住一道劫雷後,往往便被那隨之而來的第二道劈得元嬰盡碎,身死道消,成為一堆劫灰。

饒是如此,眾修士們也不曾放棄過,即便是自己無法成仙,待到即將身死之時,也會把平生功法心得記載成冊,祈望後世子孫可以得道飛升。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間,天地已過萬載。因得前人之功,凡間修仙之潮愈演愈烈,每到一處清靜山林,必是枝繁葉茂,綠樹成陰,花團錦簇,鳥獸成群;雲霧環繞,煙波縹緲,幾片碧瓦朱簷時隱時現。後世修者或是三五人結伴,或是千百人彙聚,圈山畫地,建立教派,不可數之。

其中位於東州之地的修真教派——道門,占地廣闊,資源豐富,門徒眾多,乃是當今最為強盛的一個教派。而其餘教派雖是眼紅,卻也不敢與之交惡,唯恐惹下什麼禍端。

而道門雖為天下第一教派,但門下眾人多是不問世事之人,一心隻為求取長生之道。

不曾想就是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的教派,卻被一場密謀已久的驚天計劃卷入其中,而所有的故事便都是從這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