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讀才是好文章
沙龍
作者:古耜
我拿出三個整天的時間,集中閱讀龐偉華先生即將由春風文藝出版社付梓的散文書稿《夢裏人生》。邊讀邊為作家執著的文學追求和出色的創作才情而感到由衷欽佩與激賞。及至掩卷,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重新投向書中的文章《無奈的適應》,這時,腦海裏浮現出的是與偉華及這篇作品相關的一樁往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期,我在北京主持中國石油文聯的大型文學刊物《地火》。從促進行業與地方文學交流與互動的目的出發,我們與隸屬河北作協的《散文百家》雜誌聯手,搞了一次麵向全國的散文征文。當時任職於遼河油田錦州采油廠宣傳部門的偉華兄,就是以這篇《無奈的適應》參與了那次征文。由於這篇作品寫的是“我”與蒼蠅的一場“大戰”,內中多有關於蒼蠅的直觀描寫,所以作品在《地火》刊出後,便產生了不同的看法。記得在征文作品的評審會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專家善意地指出,蒼蠅是世間極醜惡的東西,《無奈的適應》用太多的筆墨寫到它,無形中影響了自身的美感。我敬重前輩學者的認真和坦誠,但對他的這一見解,卻不那麼認同。在我看來,散文作品的美醜高下,常常不在於寫什麼,而在於怎麼寫。現實生活中的蒼蠅,固然是汙穢和討厭之物,但如果出現在作家特定的藝術構思之中或審美評價之下,照樣可以產生積極的主旨和深刻的意義。在這方麵,古今中外一些以蒼蠅為描寫對象的“化腐朽為神奇”的名篇佳作,足以充當證明和借鑒。而偉華的《無奈的適應》,應該就是沿著這條化醜為美的路子走下來的。你看,這篇作品裏的蒼蠅嗡鳴亂飛,無孔不入,可惡至極,但它們亦有自己特殊的存活之術——總是棲身於嶄新潔白的居家牆壁,這便使原本痛恨蒼蠅的家庭主人,於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從心理到態度的變化:由除惡務盡到投鼠忌器,再到無可奈何,直到和平共處。顯然,這樣的描寫已經衝破了生活具象的限製,而發散出明顯的象征性和隱喻性。它開啟了讀者聯想與思考的空間,有利於他們在不同的語境中,形成不同的認知與感悟。
在那次征文活動中,《無奈的適應》最終得了何種獎項,早已漫漶不清。我能記住的是,在山東東營召開的頒獎大會上,我代表評委會做獲獎作品講評,曾專門談到《無奈的適應》。對這篇作品所傳遞出的那種真實的人生體驗和複雜的精神內涵,給予了力所能及的闡釋和毫無保留的肯定。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應邀前來參加我們頒獎大會的嘉賓,時任《人民文學》編輯室主任,後來成為該刊主編的著名詩人、作家韓作榮先生,竟也十分欣賞《無奈的適應》。他在接下來的授課中,讚許這篇作品不乏現代意味,認為作者具有生活的敏銳性和閱讀的廣泛性,寫出了一般人不容易寫出的生活命題與精神現象。應當說,這是文心的相通,當然也是偉華的幸運。
從那時到現在,中國文學經曆了二十年的風雲變幻。隻是重讀《無奈的適應》,我們仍能感覺到一種沉甸甸的、發人深省的東西。這說明,這篇作品是耐讀的,是經得起歲月淘洗與時光檢驗的。而能夠穿越曆史隧道的耐讀,正是一切好散文的重要標識。這裏,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對於偉華的散文創作而言,耐讀並非隻是某一篇作品的特性,而是一種風格層麵的追求,一種品質意義的錘煉,一種整體效果的呈現,是作家努力成為“這一個”的突破口與攀援線。以下我們不妨就此切入,對偉華的散文世界做一點簡略的透視與分析。
如眾所知,散文作為文學樣式的一種,其最基本和最常見的特征,在於它是作家以個人經驗和個體感受為基礎所進行的真實敘述與真誠表達。這便意味著散文作品的耐讀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家從記憶儲存與表象積累中選擇和擷取了什麼,即這種選擇和擷取是否承載了有意義或有意思的社會投影與人性元素,偉華顯然懂得此中要義。他筆下的一些篇章較好地切入了生活與生命的礦脈,進而顯示出取材的謹嚴和題旨的豐腴。不妨一讀《生命的原點》。這篇作品由國人的衣食住行說開去,透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全社會在這些方麵所經曆的奇妙的價值重構與觀念輪回,揭示了一條發展的鐵律:“無論人生在浮世間做怎樣的演繹,它最終都必然要重新回歸——回歸自然,回歸原點。”這對於習慣了做物質的加法乃至乘法的人們,自是一劑清醒的良藥,值得仔細品味。《夢裏人生》擷取作家成長不同時期的離奇夢境,來映襯豐富多彩的現實人生,進而闡釋夢與現實的關係,“現實中人有悲歡離合,夢境裏亦上映喜怒哀樂”。“醒是現實的夢幻,睡是夢幻的現實,現實的夢幻和夢幻的現實構成了完整人生內涵”。《苦菜吟》圍繞作家與苦菜的緣分展開筆墨,依次講述了“我”童年時初嚐苦菜的以苦為甜,少年時挖苦菜度日的悲苦艱辛,青年時用苦菜治好疾病的意外驚喜,以及近年來因苦菜重現身價卻又日漸稀缺所產生的種種感慨與憂慮。所有這些,化作搖曳多姿的藝術鏡像,發散出斑駁的曆史光暈與深邃的人生至味,讓人禁不住品讀再三。《生命的敬畏》《生命的感動》《母親的身份證》等篇,均從不同的角度觸及到死亡的話題,但作家無意作抽象的議論,而是緊扣具體情境,突出了自己的情感波瀾與生命體驗,以此強化作品的召喚性結構,其結果是調動了讀者的自主參與,使他們獲得了多種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