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營銀行開閘:花落誰家(1 / 3)

民營銀行開閘:花落誰家

特稿

作者:魏雅華

什麼是民營銀行?

也許我們要先來說一說什麼是民營銀行,民營銀行與國有銀行、國有控股銀行的區別在哪裏。

從前,中國的銀行都是一個樣,今後不一樣了。中國的銀行業現在早已不是四大國有銀行的一統天下,存在哪兒都一樣。現在,中國的銀行滿街道都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所有的鬧市區最火的旺鋪,都被各大銀行的營業廳所占據。

民營銀行就是由民間資本控製與經營的,權、責、利統一的現代金融企業,或者說民營銀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責、民益四有構成的統一體。

所謂民有,就是指銀行的產權屬於民間投資者;所謂民治,就是由民間投資者決定公司的治理;所謂民責,就是指民間投資者對銀行的經營成敗負全責;所謂民益,就是指銀行經營的利益按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分配。

與國有銀行相比,民營銀行具有兩大特征:

一是私營性,即民營銀行的產權結構主要以非公有製經濟成分為主。

一是自主性,民營銀行的經營管理權,包括人事管理等,不受政府部門的幹涉和控製,有權不聽命於政府,完全由銀行自主決定;這樣民營銀行可以避免行政幹預所帶來的一哄而起,再一哄而散的政策性風險,還可以避免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所帶來的大規模的不良資產。

與此同時,民營銀行營運中發生的不良資產,甚至資金鏈斷裂,發生擠兌風潮,導致銀行破產,也不可能得到政府救助。不良資產也不可能合法地注銷。在中國國有銀行的曆史上,我們並不罕見四大國有銀行上萬億甚至數萬億規模巨大的不良資產,可以水龍頭一拉便被衝走了,所以不會有倒閉的風險。

實際上,國有銀行巨大的不良資產是不可能衝走的,但國有銀行有印鈔機,可以源源不斷地印出鈔票來,需要多少印多少,所以不會有倒閉的危險。為它支付代價的是全民所必須忍受的通貨膨脹的巨大損失。而國有銀行巨大的不良資產,不僅僅是因為國有企業的效率低下形成的。還常常是政府投資的決策失誤造成的。

所以民營銀行的不受政府幹預便顯得非常重要。

當您的錢存入民營銀行的時候,您必須對這家民營銀行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比如它的大股東是誰,經營情況如何,企業信譽如何,破產風險有多大,不良資產率有多高,如果您存入的資金量很大。您最好為自己存入的資金上個銀行存款保險。

中國現在有民營銀行嗎?

中國對民營銀行的開放在政策上解禁已有多年。但到現在可以稱作民營銀行的僅有一家,那就是民生銀行。

那麼,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原深圳發展銀行)等銀行,是民營銀行嗎?

它們實質上隻是股份製的商業銀行(joint-equity commercial bank)。

我國商業銀行主要包括:國有大型股份製商業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製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等四大類。

國有大型股份製商業銀行是指由國家(財政部、中央彙金公司)直接控股並為第一股東的商業銀行,主要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六家國有商業銀行。

全國性股份製商業銀行係指經人民銀行批準,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商業金融業務的股份製銀行,主要有: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原深圳發展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恒豐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共13家。

1996年1月12日,由全國工商聯牽頭,數家民營機構參股組建的中國民生銀行正式成立,突破了商業銀行原有的股權構成,成為我國第一家由非國有企業為主出資設立的股份製商業銀行。

中國民生銀行是嚴格按照《公司法》和《商業銀行法》建立的規範的股份製金融企業。多種經濟成份在中國金融業的涉足和規範的現代企業製度,使中國民生銀行有別於國有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而為國內外經濟界、金融界所關注。民生銀行成立16年來,業務不斷地拓展,規模不斷地擴大,效益逐年遞增,並保持了良好的資產質量。

民生銀行從建行之初的注冊資本人民幣283.66億元,截至2012年6月30日,資產總額己達到人民幣25940.66億元,資產增值接近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