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股票投資中,投資者都需要麵對虧損,任何投資者的交易一旦發生虧損,不僅其賬戶資金受到損失,而且其信心也會受到打擊。若不能正確理解虧損,則會產生自責心理,若連續虧損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進而使自己進入不能犯錯的狀態,即不容許自己犯錯,使交易變得高度緊張,而一旦犯錯就會產生不願認錯的情緒,並最終釀成大錯。投資者一旦進入這種狀態,那麼獲利與他就無緣了。產生這種錯誤態度和處理方法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投資者沒能正確理解交易虧損現象。那麼,投資者應如何處理正確理解虧損,並采取正確的應對方法呢?
1.製定適應自己的標準
你首先製定的是適應自己的對錯標準,而不是適應市場的對錯標準,因為在任何時候市場都不可能給你一個明確而肯定的對錯標準。如你做一把賣單,從圖形來看,你既可以認為上漲30點後就可能要漲,但換個角度,你可能又會認為突破盤區才可能上漲,而突破盤區就要承擔50點的虧損,但再看遠一點,你也可以認為創新高才能確認上漲,而此時你需要承擔80點的虧損。那麼,從市場角度來說,你到底該用哪個標準來判斷你的對錯?確實,市場不會主動給你一個判斷標準,對與錯的判斷標準隻能以適應自己的承受能力來確定,以適應自己為主。
2.允許犯錯
在交易中如果你不允許自己犯錯,則你的交易要麼非常小心,高度緊張,心態難以平衡,要麼一旦做錯就不認錯而鑄成大錯,這都是交易大忌。出現虧損在交易中是非常正常的事,你應當把適當的虧損看成是獲利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和成本,機會都是尋找出來的,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不付出代價就想成功那是幻想!
隻有允許自己犯錯,你才能有更多的交易機會,才會消除對市場的恐懼,你才能真正抓住獲利機會,才能真正留住能長期獲利的頭寸。交易犯錯並不可怕,而對於不堅持,這才是最可怕的!
3.遵守紀律,執行標準
遵守紀律,嚴格執行自己製定的對錯標準是改正錯誤和交易獲利的前提條件。進場之後,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用你的評判標準去判斷該出還是持有,一旦觸及止損點唯一可做的就是出場,否則就應該一直持有,直到評判標準給你發出離場信號。
隻要是投資都要麵臨虧損的風險,投資者麵對虧損,要有正確的態度,如果麵對虧損不能夠有正常的態度。這是很難在長線投資中取得較好的投資成績。
297. 態度決定一切
【巴菲特如是說】
在2008年美國總統的大選活動中,我聽到了最有趣的故事是羅姆尼問妻子安妮:“在我們都還年輕的時候,在你最狂野的夢裏,是不是也沒有想到我會競選美國總統?”沒想到,安妮的回答是:“親愛的,我最狂野的夢裏沒有你”
在1967年我們第一次涉足財險和意外險業務的時候,我們最狂野的夢裏也沒有我們現在的成就。
——2007年巴菲特致股東函
巴菲特的這段話,雖然很詼諧但是仍然能夠體現出大師的成功心態,敢於自嘲,善於自嘲,往往是理性樂觀的心理表現,對待股市的良好態度也是成功投資者的必備武器。股市漲跌無常,人的心理因素在股市操作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從1967年開始,巴菲特就已經把超過15%的年收益率視為“了不起”,把超過20%的年收益率看做是“不可能持續”,當超過40%時被列為“哈雷彗星撞擊地球”。顯然,巴菲特的夢不夠狂野,也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天文愛好者。
42歲的薑先生因為前幾年投資股市差點血本無歸,所以他曾經發誓不再涉足股市,但是麵對去年的“牛市”行情,再加上看到朋友投資股市獲利,所以在去年年底,他將自己用於買房子的20萬元拿出來投資股市,新年第一天的大漲行情讓其喜上眉梢,但是第二天,隨著股市創下10年來單周最大跌幅,薑先生的神經也開始緊張起來,就連在開車時都不時走神。
像薑先生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不少新股民更是“想贏怕輸”心態嚴重,導致每天神經緊繃,正常的工作都受到影響。實質上是我們太辛苦了,看看投資大師巴菲特的輕鬆心態,反而給他帶來了驚人的財富。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生理上的差異是很小的,然而股票投資活動的結果卻表現出天壤之別。麵對同樣布滿風險的股市,有的人好像與風險絕緣,總是賺得盆滿缽滿,有的人卻好像被風險纏身,錢是越炒越少。有的人因炒股成為百萬富翁,有的人卻因炒股傾家蕩產。許多投資者都有這樣的體驗,事前對行情有準確的分析,製定了科學的投資策略,甚至設置了止損點,但由於沒有良好的心態,好的投資機會也會與你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