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藍圖
編者語
本期特別策劃的明線是“智能電視”,潛線則是“智能家庭娛樂終端和下一代客廳娛樂方式”。今年以來,智能電視概念火熱,基於交互和內容集成,各路機構動作不斷,資本市場也追捧有加,股市上的智能電視板塊,截至上月末,整體漲幅近100%。
這其中,兩種不同商業理念的對話非常有趣。視頻新媒體這廂,邊行軍邊調整、卡位優先的互聯網基因讓它們引潮流之先,其打法是硬件不賺錢,以資金換時間和空間,謀求未來的“平台+內容+終端+應用服務”的產業鏈;而傳統廣電機構和電視機廠商,策略是穩健守成適度創新。比如,小米電視研發之初曾嚐試與創維合作,創維老總難以接受做電視不僅不賺錢還可能虧錢的模式,最終否決了合作。小米代表的互聯網冒險精神和傳統企業“守成、穩健”的直接對話無果而終。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小米電視正成為行業的有力顛覆者。
客觀而言,現階段的“智能電視”,還處於概念落地期,用戶培育和跑馬圈地意味濃厚。各廠商和機構的主戰場還在“打通”和“整合”。打通——打通PC、手機、Pad、電視各終端,搶占用戶入口;整合——在產業鏈上下遊聚合資源,構築聚合平台、內容、應用的鏈條,這其中,操作平台看似是焦點,但眼下真正亟須解決的是內容問題。近一兩月,各種“智能電視”因內容集成而遭遇版權訴訟即是佐證。更重要的是,智能電視首先是電視,以高質量的內容體驗為核心,然後才是其他服務和應用的延展。這個問題類似iPhone和iTouch。
而“人性化”和“易用”是第三個關鍵點。
不知何時起,電視機的人機交互界麵越來越繁複,尤其是在加裝了高清交互機頂盒之後。智能電視最有可能打破這一瓶頸,因為智能電視的指向是:基於視頻服務,提供個性化、多終端無縫切換的整合服務。
喬布斯生前的設想具有藍圖意義:完全易用的整合電視,能夠與用戶所有設備和“雲”無縫同步,無需在各遙控器間切換,擁有最簡單的用戶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