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場四周圍滿了教官和學生,剛開始時,大學生們還嘲笑盧偉他們傻,竟敢與教官對著幹。可是看到他們玩命地跑步的時候,他們漸漸沉默了。他們也是大學生,他們是自己人,看到二排的男生,
一個個地摔倒在地上,發出一聲聲狼嚎的時候,他們的熱血也開始沸騰了,他們用力地喊著:“二排的,加油。”這是一場教官和學員的對抗,這是尊嚴和榮譽的碰撞,他們為自己的戰友呐喊助威!
整個操場上一陣陣的呐喊,震蕩著九月的天空。一群棲息在樓頂上的鴿子,也被驚飛了,它們在天空中久久地盤旋著,
這些和平的使者,驚恐地望著操場上沸騰的人群,它們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那如潮的喊聲,讓它們感到不安。
幾個教官要攔住楊凱,這樣跑下去要出事的。楊凱狂暴地推開他們。他凶狠地說:“這是他們挑起的,我必須維護教官的尊嚴,軍人的尊嚴。”
十圈過去了,二排的隊伍已經拉得很長了,楊凱和劉曉明一馬當先,後麵遠遠地跟著吳長征,馬飛,再後麵還有201的陳誌剛,張偉傑,202的孫浩天,盧偉也摔倒在地上,他正在地上艱難地向前爬。
這已經不是教官與二排的較量,變成了教官與整個學員的較量。就邊剛才說風涼話的男生也閉上了嘴巴,他們緊張地注視著操場。又一圈了,楊凱的速度也明顯放緩了,他的體力也消耗得很大,雖說他的體能好,但也不是鐵人。他已經跑了十三圈了,吳長征他們才跑了十一圈,他們的體質遠遠不能與現役軍人抗衡。
陳誌剛摔倒在地上,他一動也不動,旁邊衝過來兩個學員,他們架著他往醫務室跑,堅持到最後的二排學員,已經耗盡了全能體能,他們明顯呼吸困難,臉上發白。
劉曉明在家鄉經常爬山,他的體能遠遠超過一般學生,他自身還有個秘密。自他9歲起,他就照著村裏的張學文老師習武。說起來張學文老師本是天津人,他在**時插隊到張家溝。他的父母在**武鬥喪生,失去父母的他就鐵了心紮根農村了。後來他與本村的漂亮姑娘劉翠結婚了,**結束了,他也沒有回城,在村裏當了小學教師。
張學文是北大的高才生,他在學校內鬥中站錯了隊,所以遭到迫害。插隊到農村後,繁重的勞動並沒有消磨他熱愛生活的信念,他主動要求在勞動之餘,教本村的學生讀書。
天高皇帝遠,在偏僻落後的大別山區裏,他的踏實能幹贏得了鄉下人的敬重,村長親自為他到公社裏弄了民辦教師的名額,他就成了響當當的農村教師。張學文的爸爺爺是天津武術名家,師從霍家的迷蹤拳。
燕青拳是一個古老的拳種。據史料記載,它出自少林,最早為達摩所創。相傳,宋代的周侗精習此藝,其弟子林衝、盧俊義也是習練此拳的高手。燕青拳後來傳到清代的孫通,燕青拳傳入滄州青縣。在清代乾隆年間。當時的山東泰安人孫通曾在嵩山少林寺苦習數年,燕青拳藝爐火純青,被人尊為“萬能手”。孫通因犯命案去東北避難,途中,在青縣和靜海縣交界的大屯村和靜海縣小南河村分別傳下燕青拳。
燕青拳高手輩出,在民間聲譽鵲起。其中以靜海縣小南河村的霍元甲最為著名,霍元甲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先後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從而聲名鵲起。青縣以趙廷楨、劉寶祥為代表人物的兩支燕青拳代代相傳,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受戰爭形勢的影響,青縣習練燕青拳達到鼎盛時期。當時全縣習練燕青拳的村莊有60多個,人數達5000餘人。其中被朝廷封位,在軍隊和上海精武會任教及保鏢護院的達數十人,佼佼者有趙廷傑、趙廷楨、劉鐵剛、張金堂等人。張學文就是張金堂家的後人。
1983年《大俠霍元甲》是中國香港麗的電視(亞洲電視前身)出品的一部20集電視連續劇。1983年該劇成為中國大陸引進的第一部香港電視劇集,在廣東電視台首播,之後在各地電視台播放。每周播出之時收視率極高,盛況空前。它的播出造成了大陸的武俠文化熱潮和學習粵語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