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引用名句解讀(二)(1 / 1)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引用名句解讀(二)

名句解讀

作者:胡順成

一勤天下無難事

【講話出處】2013年4月28日,在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座談時,習近平同誌指出: “‘一勤天下無難事。’必須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出 處】出自民間諺語:“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養太和。”

【解 讀】勞動是財富和幸福的源泉,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黨的十八大確定了我們今後的奮鬥目標,而目標的順利實現離不開辛勤勞動。在工作中,應該多一些“勞模精神”,尤其要在“勤奮”二字上多下功夫。

一是要勤學。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學,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勤於學習,便如同走不快的人有了一匹馬,不擅遊泳的人有了一條船。這種事半功倍的效果,也隻有通過勤學才能達到。勤學必須善於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誌,要活到老、學到老。隻要勤學,則知識範圍內的難事,將不再那麼難。

二是要勤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學必要思,勤學加勤思才更有生命力。常騎馬的人琢磨好騎術,才會使馬在狼群中也不會慌張到棄人奔逃;常行船的人摸索出禦船之法,才能讓船遇到大風浪也不會翻船。勤思就必須善於觀察,時時做有條理的總結,積累更多的經驗。隻要勤思,則認知範圍內的難事,將不再那麼難。

三是要勤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得再多,思得再勤,如果不運用,終究還是一場空。知曉方法是一回事,而照著方法去做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不在實踐中試一試,又怎麼知道方法是對是錯、管不管用呢?隻要勤試,則所行範圍內的難事,將不再那麼難。

當然,勤一定要有正確的方向,倘若是勤玩耍、勤享樂、勤違法、勤搗亂,那是越勤越不好,還不如不勤了。

人間萬事出艱辛

【講話出處】2013年4月28日,在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座談時,習近平同誌指出:“我們國家的發展前景十分光明,但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藍圖不可能一蹴而就,夢想不可能一夜成真。人間萬事出艱辛。越是美好的未來,越需要我們付出艱辛努力。”

【出 處】出自1998年3月“兩會”期間江澤民同誌寫的詩:“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樹瓊花滿目春。曆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解 讀】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在這裏,借用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描述的三種治學境界來談一下感受。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做事的第一境界,即人生事業開始前要做規劃。隻有先做好規劃,知道自己所追求的事業的性質和具體方向,才能把規劃變為現實。這種規劃不是隨便想想就能做好的,它要體現執著的追求、堅定的信念,要高瞻遠矚,有明確的奮鬥目標,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做事的第二境界,是成就事業的關鍵階段。規劃再美好,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如果隻想著事業開花結果,卻不辛勤灌溉,不屑於做除蟲除草這些繁瑣的事情,那麼,不僅事業之果結不了,還會徒費光陰。要追求事業的成功,必須要有勇於付出的精神,甚至做好為此不惜一切的準備。“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隻有經曆過艱難困苦的洗禮,才能收獲事業的果實。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做事的第三境界,是迎來收獲的美好時節。在經過多次磨煉後,走過的路已經延伸到很遠的地方,打拚的起點已經消失在眼簾。雖然忙碌了很久,腳上磨出了繭、磨起了泡,但入鼻的事業之果的香氣讓人心裏隻有收獲的喜悅,並更加認識到,隻有付出艱苦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本欄編輯/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