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適應從嚴治黨新常態
卷首語
作者:安華 王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凝心聚力、直擊積弊、扶正祛邪,黨的建設創出新局麵,黨風政風呈現新氣象。特別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推動形成了從嚴治黨新常態,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深化改革、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保證。從嚴治黨新常態的形成,是黨中央管黨治黨的一係列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新思想、新實踐的必然結果,是新形勢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偉大創舉。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黨一貫的要求。治黨必須從嚴也是我們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法寶。從嚴治黨新常態賦予黨新的曆史使命,也對每一名共產黨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主動適應。然而,新常態之“嚴”,卻讓一些黨員幹部不適應,認為管得過多、約束太嚴會影響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沒有生機和活力,最終會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在“為官不易”的新常態下,我們聽到了“官不聊生”的感歎,甚至出現了“幹多錯多,不幹不錯”“隻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不求過得硬,隻求過得去”的消極抵觸心理和行為。這些錯誤思想和雜音噪音雖然隻出現在少數黨員幹部身上,但也反映出黨員幹部適應從嚴治黨新常態的緊迫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適應新常態,首在提高思想認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隻有思想認識到位了,行動才能夠自覺,不然適應新常態就隻能是一句空話。當然,也要防止說一套做一套,口頭上表態很好,行為上又我行我素。沒有從思想根源上解決問題,不可能也不會主動適應新常態。黨員幹部必須深刻理解從嚴治黨新常態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及時打通思想認識上的“任督二脈”, 切實發揮思想的先導與引領作用,不斷強化對從嚴治黨新常態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以高度的政治自覺、義無反顧的決心和勇氣,凝聚共識,積極適應,做新常態的實踐者和帶頭人。
適應新常態,貴在養成“嚴”的習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嚴治黨必須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認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實到位。黨員幹部必須要及時改變固有的思維慣性,調整觀望等待的心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把“三嚴三實”的要求認真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不斷增強從嚴從實的堅定性、主動性和自覺性。要習慣於用嚴的標準錘煉黨性,用嚴的措施做好工作,在嚴的紀律中主動擔當,在嚴的氛圍中幹事創業,把從嚴治黨的各項要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使“嚴”成為工作生活中的自覺行為、修身律己的必修課程、謀事做人的良好習慣。
適應新常態,重在健全製度機製。階段性的嚴抓嚴管可以帶來新風,卻難以形成常態。從根本上推動黨員幹部適應從嚴治黨新常態,必須構建係統完備、科學規範、簡便易行、有效管用的製度體係,推動形成用製度立規、按製度辦事、靠製度管人的長效機製。常言道,不破不立。要把一些壞習慣、壞行為堅決破掉,防止反彈,但也不能搞“半截子工程”,光破不立,要適應新形勢,製定新規則,靠製度的剛性把嚴的意識固定下來,把嚴的規矩建立起來,把嚴的風氣樹立起來,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解決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問題,真正使製度成為硬約束而不是“橡皮筋”和“稻草人”,有效解決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的問題。當然,從嚴治黨新常態也不是說不食人間煙火、不近人情,就是“死板一塊”。我們黨長期形成的關心和愛護黨員幹部的好傳統、好做法必須堅持和發揚下去,在愛護的基礎上從嚴,把從嚴當成一種愛護,認認真真地貫徹落實下去。
本欄編輯/高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