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市機構養老發展研究(1 / 2)

北京市機構養老發展研究

調查研究

作者:牛博傑

摘要:中國近年來綜合國力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提高,這使得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不斷加劇。本文通過具體分析北京市養老機構的發展狀況和存在問題,探究機構養老的發展方向,從而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養老需求。

關鍵詞:機構養老 護理人員 多層次養老

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出現使得我們更加關注中國現今的養老模式。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贍養父母、尊敬老人是我們傳統的社會美德,也是我們自我區分於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個主要標誌。因此,中國普遍實行居家養老模式,讓老人在自己家庭中安度晚年。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勞動參與率上升,居家養老在部分家庭中難以實現,機構養老模式開始被人們接受。不斷完善機構養老體係的任務變得刻不容緩,隻有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體係才能不斷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一、北京市機構養老的現狀與問題

1.養老床位不足

據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18萬人,而北京市各種類型的養老機構隻有339家,床位隻有4.1萬張,平均每千名老人隻有18張床位,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遠,就是與發展中國家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0至50張床位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供需矛盾突出。據北京市民政局統計,北京老年人口年增長率為7.2%,遠遠高於總人口3.3%的增長率。按照北京市提出的“9064”養老模式,4%的老年人口將入住養老機構養老,同時考慮到60歲以下重度殘疾人入住養老機構的需求,目前北京市養老機構床位缺口為14萬張左右。可見,北京市目前的養老機構接待老人的能力明顯不足。

2.管理層問題

首先,機構養老相關管理人員的數量不足,很難滿足入住養老機構的養老需求。據民政部發布的2010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底,在護理人員配備方麵,全國失能半失能老人3300萬,按照每3名老人需要1個護理員推算,大體需要養老護理人員1100萬人左右,而全國現有養老護理員僅30多萬人,其中取得職業資格的不足10萬人。其次,護理人員的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現今機構養老中的護理人員護理技術不夠專業,護理過程存在隨意性,護理理念相對落後。

二、機構養老的發展方向

1.對養老機構支持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

政府要做好養老機構的發展規劃,加大相關資金扶持力度,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服務需求。從民政部發布2013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中,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對於社會服務事業的投資與支持力度是不斷增加的,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社會服務機構156.2萬個,比上年增長6.8%,職工總數1197.6萬人,固定資產總值為6810.2億元,比上年增長2.0%,增加值為2251.9億元,比上年增長5.6%,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