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主要零售商與供應商已經由傳統的對抗關係轉為合作關係,而因此開拓了零售業新的利潤源泉。雖然零售商與供應商間傳統的博弈關係所造成的對整個供應鏈的損害,學界與零售業的經理們都有深刻的認識,但由對抗走向協作要求零售商與供應商事前識別協作所帶來的利益,同時也需要做出一係列的戰略決策,以有效分配所產生的利益和成本,並且零售商與供應商在前期還需進行大量的投資。這些都是與當前關注短期利益的績效評價係統不相匹配的,且當前的會計係統也很難識別協作所產生的利益。由對抗轉向協作是中國的零售商與供應商成熟的過程。
本項研究構建了基於協作的零供關係創新的整體框架,這個完整的協作係統包括了協同績效評價係統、信息共享、成員激勵相容機製、協同決策、供應鏈流程整合五個相互聯係的維度。事實上,無論是早期的零供協作實踐,還是當前主流的CPFR框架的應用,都不同程度地貫穿了我們所提出模型的核心思想,隻是理論界一直沒有對零供協作創新的框架體係做出完整的闡釋。所以,本項研究的貢獻在於構建了這樣一個理論體係,並通過零供協作創新的實踐驗證了該體係的有效性。圍繞著基於協作的零供關係創新框架,實業界可以進一步探索零供協作的新型模式。隻要能夠全麵涵蓋零供關係創新框架中五個相關維度的新模式,就將成為零供合作的最佳實踐;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在中國本土的零供合作的最佳實踐的出現,中國的零售商與供應商的關係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